胡雅婷
重新转身卖调料
2008年,吴霆从单位正式辞职,全心创业。起因源于一次闲逛。
“那天,我和我朋友去菜市场转,我们一起去买木耳,在小市场一问,要23块钱一斤,去了大的批发市场,才17块钱。”不仅木耳是这样,油盐酱醋皆是如此,“天啊,每天拉一车,中间要赚多少钱啊。”
吴霆觉得,脑袋似乎被人轰地打了一拳,想法一下子蹿出来了。
“油盐酱醋乃至餐饮原料,千家万户都要用,每天走的量太大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这里创业,想到去卖酱油。别人都不关注,这是多大一片空间啊!”吴霆看来,“越是偏僻的地方,越容易出商机,财富藏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30岁的吴霆决定,调料,送定了。从头干起。筹资了24万元本金,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做了一个巨大的样品展示柜,吴霆开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卖调料。
儿子突然从堂堂的导演变成了卖酱油的,父母不能理解,吴霆的父亲甚至一度和他关系挺紧张。
最初,吴霆和伙伴们只敢去小饭店推销,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自家的调料货真价实、质优价廉,并且有着科学的分级,一级花椒多少钱,二级多少钱。慢慢地,一些大饭店也开始认可吴霆。
作为专业卖酱油的,吴霆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二道贩子。“食品原料配送这个行业还是很传统的,甚至很低端。”在他看来,低端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现在扛大米都是手推肩扛,如果对它的物流加一个简单的提升,比如用装卸平台,或者用稍微好一点的工具,整个效率的提升就会带来很大的价值。接下来,我们会在信息流和物流上做提升。”
现在吴霆正在做两件事,一个是在信息发布与互动交流上做文章。他的配送公司“锦绣速派”的手机应用软件(APP)即将上线。客户通过软件将清楚地知道吴霆有多少库存,多少种货物,点点手指头就能轻松下单。
此外,社区的公告栏、电子显示屏也将是吴霆的着眼点。“未来王大妈看到公告栏上某某酱油6块一瓶,比超市便宜5毛,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们就会送货上门;张小姐看到家门口的液晶屏上有某某鸡精的二维码,扫一扫我们就能送到家。”吴霆说。
一瓶酱油就送货上门,成本得多高,那不赔大发了吗?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提升物流能力,做社区配送中转站。”吴霆说,“北京交通太堵,送货太费时间和精力。”公司会在客户聚集地,开设24小时的店铺作为配送的中转站,夜里送货到店铺,白天再由店铺的伙计送到附近的客户手中。
“店铺的身份是多重的,平时是餐饮店或者小超市,兼做货物中转站,伙计闲的时候就去附近送货。”不太赚钱的“无名火”烧饼店,现在已经被赋予了中转站的功能。
午夜12点,三联书店灯火通明,美术馆东街偶有一些喧嚣。4个多小时后,调料和食材被送到“无名火”,10个小时后,它们出现在了附近餐馆食客的餐桌上。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