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为“草根”和小企业施展才华提供平台、提升能力提供跳板

上海电影节:将“蚂蚁”孵成“大象”

访上海国际影视双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

2014年06月13日09:28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上海电影节:将“蚂蚁”孵成“大象”

专业、融合,撞出产业新活力

“要提 ‘办世界一流的影视节’、‘走向世界’这样的目标、口号是很容易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全球14个A类电影节之中最年轻的,如何定位、如何成就个性特征,是多年来业内业外的一种追问。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提出“为亚洲、为华语、为新人”的全新定位。脚踏中国所处的亚洲娱乐影视发展热土,踩准中国电影制作力量转型元年的脚步,是这一定位的缘起。而要达成“为亚洲、为华语、为新人”的目标,以专业化的眼光和服务,配齐电影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是路径。胡劲军说:“做电影,要人气、财气、名气、精神气,我们希望电影节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来上海,你要的这一切都有。”

论坛和市场,是影视双节助推产业的两大平台。今年,原本分散的两节五大市场打通并拢,胡劲军透露,明年影视国际市场要设立主题馆,按照产业布局特点形成服务,法律保障、金融支持一应俱全。“今年小试一把,电视节期间,影视市场中的台湾馆、动画馆、韩国馆、香港TVB馆都很受欢迎。台湾馆负责人说,为了进市场,台湾地区30多个公司、电视台争破头,最终电视台一家一个摊位,制作公司两家一个摊位,才都‘塞’进去了。明年,国有企业馆、中国民企馆、上海民企馆和亚洲各个国别馆都可以搞起来。我们不拼规模,拼专业的服务和设计,包括展示、招商,不比展台多炫,而是务实地为影视业提供表达、创造、碰撞的空间。”

一切设计,顺应产业融合之趋势而动。胡劲军说:“这种融合,包括行业内的,越来越多影视制作机构不单是拍电视剧或电影的,也包括行业外的,文教、文金、文科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中,美国最大完片担保公司掌门人将以案例分析形式为中国影视人提供新视野,并将直接在入选“电影项目市场”的28个项目中挑选2个项目提供完片担保服务。

蚂蚁、大象,布局电影新未来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产业布局要形成 “蚂蚁军团效应”。“这方面,我们的邻居已有成功经验。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影视业遭到重创,如何又爬升到如今亚洲乃至世界瞩目的位置?正是当时3000家受扶持的‘蚂蚁’企业中走出了‘大象’。”胡劲军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寻找的正是一个个未来可能成为“大象”的“蚂蚁”,因为“蚂蚁”正是产业的基础所在,而如何将“蚂蚁”孵成“大象”,是更关键的。

电影节期间,酝酿、商谈多时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将首度发布、今秋招生,对准的是中国电影制作的技术人才缺口。在一年制高强度的课程设计下,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将是上手就可投入电影制作的人才新血;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摄影棚将在后世博园区揭开盖头,对板的是电影制作的硬件需求和科技含量;中国微电影、网络剧双创基地在上海落户,关注的是从手机、计算机小屏幕起步的影视新生力量;完片担保制度的首次试水,同样瞄准小“蚂蚁”的需求——对于影视新人和中小影视企业来说,这一已在好莱坞通行的金融担保制度的引进,将是一场“及时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电影节是观察中国电影产业的最好机会;我们的活动板块设计同样从对当下亚洲、华语、新人创作态势的观察而来”,胡劲军说,当下市场,大制作、名导演模式已不是电影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径,这一模式甚至正在慢慢消退,而草根拍草根,正日益成为新的产业趋势并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振兴上海电影产业、助推中国电影发展,说到底是能力建设的问题。为“草根”、“蚂蚁”们施展才华提供平台、提升能力提供跳板,上海影视两节的服务是全心全意、全天候、全产业链的,“期待从中走出‘大象’,我们已经看到了影子。”(记者 施晨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