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战备中“深犁”出来的战斗力标准最醒目
入列之后,益阳舰就像被一根上满弦的发条牵引着连轴转。
从去年元旦至今,益阳舰靠泊母港的时间不足10天。4月末的一天,该舰圆满完成战备巡逻任务,靠回码头。缆绳刚拴上系缆柱,官兵又马不停蹄转入恢复舰艇战备状态工作——隔日,他们又将远航。
舰长周耀金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的‘老大哥’舰同样是超负荷运转。”
工作连轴转,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如何搞、最终效果好不好?这些问题,不仅记者心中存疑虑,其实在该支队的具体实践中,也不是没有走过弯路——
“训练搞不好,外在的形象再好有什么用?”因为一次工作计划变动申请,三明舰政委严宏富既意外又庆幸,意外的是:这件事竟成为支队上下争先热议的由头;庆幸的是:通过讨论为全舰官兵廓清了思想迷雾。
2月下旬,三明舰完成半个多月的战备巡逻任务后返港次日,便接到了迎接某国军方领导人参观的外事任务。外事无小事,舰长张平一决定向支队指挥室提出申请,将当晚的例行性夜间操演改成外事准备。
张平一原以为得到批准不成问题,不承想却接到支队长严正明的电话,不但申请被否决,而且还挨了一顿批:牺牲训练时间来做外事准备,这是因噎废食;训练水平提升才是最好的形象展示。
“此事看似个例,但其中有没有与中心任务争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问题?”批评过后,支队党委以“形象与战斗力标准”为题在支队上下组织讨论。
论点尖锐,论据就要深刻;而教材,就写在官兵每次出海、归航时——
“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5月初,莆田舰解缆起航执行支援掩护任务,政委宋振明就地取材,手指岛屿峰峦之上的鸦片战争遗址公园,朗诵了这副对联。
170多年前,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3位总兵率领5000多名将士,浴血奋战6昼夜抵抗英军侵略几乎全部壮烈牺牲的事迹,为官兵注入了“中华儿女多奇志”的壮志豪情。但五千将士的鲜血没能改变当时中国的命运,更警醒官兵必须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自觉。
宋振明解释说:“其实,每一次出征远海、每一次训练护航,都为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和教案;航经战略通道、历史海战场,都是现地教学、组织讨论的好时机!”
在走向深蓝中“试航”出来的战斗力标准最具体
4月中旬,利用一次难得的人员相对齐整的机会,支队进行了“一季度工作讲评”。刚从总装某部到该支队代职的副支队长陈小乙,领教了讲评的坦诚直率和浓浓的火药味儿。
陈小乙谈到,常有人感叹现在好人主义多,批评调门低。但支队这种检讨式讲评,讲成绩聚焦工作实绩和整改成效,言简意赅;查找问题却具体深刻,指名道姓,具体到某条舰、某个岗位、某个指战员。若有人质疑批评无的放矢,放心,大屏幕上,还有照片录像佐证。“这种讲评法,让被点名的各舰领导冷汗直冒!”
机关讲评各舰工作直来直去,基层官兵对机关也毫不客气——支队最近一次收集基层单位对机关影响战斗力标准的意见建议,经过合并同类项后足有88条——有关部门提供的重要海域水文资料不够细致,申领的备品备件和消耗品供应不及时,部分岗位缺编需要拓宽岗位交流……
用战斗力这面“镜子”照一照,才会有洗去虚浮、革除陋习的自觉;用战斗力标准这根“标尺”量一量,才能有看清差距、补齐短板的动力。支队政委王岳忠告诉记者:“积极开展检讨式讲评,广开言路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就是要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解决‘战斗力标准是什么、怎么立、落在哪’的具体问题。”
又一次远航归来,又一次深蓝试航!支队所属3条威武的现代化军舰,身披霞光,返回军港——
征尘未洗,当编队领导正集结各舰指挥员抓紧盘点训练得失时,随舰出发的机关干部已经向上级提交了此行的心得体会。记者发现,其中两篇文章的题目分别是:《风平浪静的“安全”航线真的风平浪静吗》《连续遂行高强度多样化任务中官兵思想动态分析》。“在走向深蓝中‘试航’出来的战斗力标准最具体。”支队领导阅后感言,这两位机关干部的体会文章,代表的是官兵对职责使命的忧患和担当。
码头上,一群青春勃发的水兵奔向了久违的足球场、篮球场;还有一些官兵则列队走进水兵活动中心,来到战斗精神培育展厅,这里陈列着支队连续1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的牌匾,这里悬挂着支队“七战七捷”光辉战史的图板。且慢!既是7战,图板为何有8面?翻开一面面图版,“5·18”海战、解放一江山岛海战、“3·14”海战……支队组建以来参加过的7次战斗的名称、时间及战场态势图一目了然,在最后一张图板上则刻着这样一句话——
第八次战斗,下一分钟打响……(记者 刘化迪 通讯员 林 健 王莉文)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