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时代意义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作为邓小平整个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敏锐观察的结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创新意义。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具有开拓创新的特点。一是敢于探索的理论勇气。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中有许多新内容,超出了国外搞经济特区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非凡胆略、政治勇气、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二是重视实践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发展。三是注重吸收一切文明成果的开放胸襟。这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大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先进做法和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等一系列论述中。
理论意义。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同志不仅是经济特区的缔造者,首倡建立经济特区,为经济特区建设提出了根本方针和指导思想;而且还结合经济特区实践,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正确利用资本主义等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意义。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邓小平同志不仅倡导建立经济特区,而且一直关注并亲自指导着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和1992年,他两次到经济特区视察,对经济特区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这些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怎样办经济特区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而且在每个关键时刻都给予经济特区建设以具体指示和有力支持,从而保证了经济特区健康快速发展。正是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特区从无到有,从一种形式发展为多种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原载《人民日报》200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