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块永不生锈的“好钢”

记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南海前哨钢八连”(上)

2014年04月23日10:47   

“南海前哨钢八连”官兵海上练兵,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本报通讯员 刘谦摄

珠海横琴岛,与澳门隔水相望,广州军区珠海警备区海防八连就驻守在这里。

1964年4月,这支部队被国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钢八连”荣誉称号。50年沧桑,50年传承,“南海前哨钢八连”守卫祖国海疆,“好钢”本色不变,成为珠海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

守住军人的底线

八连所在地与澳门隔一条海道相望,最近处仅几百米。一些不法分子把这里视为走私的“黄金地带”,但八连官兵面对各种诱惑,守住了军人的底线。

2006年的一天,一个姓刘的老板带着厚礼来到连队,试图租借连队的家属楼储藏“货物”,向时任指导员姜伟开出价码:“每批货五五分成,你睡着觉就能日进斗金。”但姜伟的回答是:“请立刻离开。”

艰苦奋斗是连队的“传家宝”。1952年,八连从白山黑水的东北来到南海之滨,官兵们就地扎营、白手起家,用礁石垒砌营房,用海沙铺平营院,在小岛深深扎根。从那时起,连队官兵就有一项特殊技能——扎扫把。新兵杨铭最初非常不理解,认为扎扫把浪费时间,就自己掏钱去市场上买了10把,分发给各个班。没想到,“做好事”没受表扬,他被指导员何东明拉到连史馆接受教育。

在八连连史馆,何东明指着几十年前用过的铁锄头、砍柴刀、竹扁担、工具箱说:“这些工具记录着前辈的艰苦创业史,让战士每周抽出一点点时间扎扫把,就是要他们在心里有艰苦奋斗这股精气神。”现在,杨铭扎扫把扎得又快又好。

打上“钢八连”烙印

2011年7月31日晚,横琴镇举办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八连派出60名官兵参加,并表演4个军营文艺节目,赢得阵阵喝彩。

晚会进行到一半,现场突然停电。没有空调再加上现场人多,空气很快闷热起来,许多观众走出会场乘凉。半个小时后,灯光亮起,鱼贯进入会场的观众,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会场中间,八连官兵端坐在原地,始终保持着进场时的坐姿,汗水浸透他们的军装,顺着额头、脸颊不断往下流淌。八连的钢铁作风,赢得观众的掌声与敬意。

“把孩子送到八连当兵,进去时是铁,出来时就是钢。”从“钢八连”当兵提干的珠海警备区纠察队队长杨权的父亲感慨地说。当年,入伍前是小老板的杨权,本想混两年就退伍回家。但连队党支部对他严格教育,帮他分析个人优点,确立争当好战士、好炮手、好骨干的军营成才“三部曲”。杨权沿着这条路不懈努力,第一年评上优秀士兵,第二年担任文书入了党,第三年转士官立了功,第四年被保送上学提了干。

八连官兵注重习惯养成,他们从穿衣戴帽、集合站队做起,行进走直线、拐直角,出门两人成行、三人成列;执行任务从不讲价钱,落实规定从不打折扣。这种养成和锤炼,在全连官兵身上打上了深深的“钢八连”烙印。八连官兵一出门,别人一眼就能认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