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干部会说流利英语
毕世祥是典型的康巴汉子。这位藏族干部不但长得帅,会讲嘉绒藏话、康巴藏语和普通话,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甘孜州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文光跟毕世祥从小学中学大学做了一路的同窗,“他从小就一直很勤奋刻苦,很有语言天赋,那时候他英语成绩是班里第一名。1978年高考,他是丹巴县文科第一名。”
大学期间,毕世祥就参加过藏文班学习安多藏语,毕业后,又参加了两年夜校学习康巴藏语。2008年4月,时任副州长的毕世祥率工作组调研,每到一个乡村,他就用藏语直接同当地农牧民群众对话。当得知他是副州长时,群众们都十分惊喜和佩服。
在毕世祥家中,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的英语版《中国日报》和藏文版《甘孜日报》。每次出差,这两份报纸他都随身携带,冬季缺电,漫漫长夜,他就是守着火炉阅读这些报刊来度过。
担任州宣传部长后,让藏区优秀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是毕世祥的心愿。2013年2月15日至26日,毕世祥率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一行29人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举办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当代藏区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毕世祥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吃惊。
百姓富了规划师却走了
稻城亚丁,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贡嘎山海螺沟,世界上同纬度海拔最低、最大的现代冰川;
丹巴县,拥有古碉、藏寨、美人谷,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首……
十几年前,这些地方很少有人知道,现在,都已享誉世界。把这些推介给世人的正是毕世祥。
海螺沟景区党委副书记洼西彭错对记者介绍说,毕世祥当旅游局长时,旅游局一共只有几名工作人员,旅游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制定好开发规划,毕世祥马不停蹄地考察。路途遥远,条件艰苦,骑马成了最方便快捷的考察方式,他也因此被百姓称为马背上的局长。
做好规划,发展和保护并行,再加上不断推介,1999年,海螺沟景区接待人数为5250人,旅游综合收入为186万多元;2000年,人数猛增到66387人,收入增加十倍还多,达到1991万多元;去年,海螺沟一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0多万人,综合收入4亿多元。
除了这些,毕世祥还推介出康定情歌的诞生地康定城跑马山景区、塔公草原、亚拉雪山等等。这些都饱含着他对甘孜山山水水的深厚感情。他担任州旅游局长11年,甘孜州旅游业得到飞跃式发展。百姓富了,这位曾经的规划师却走了。
让人唏嘘的是,毕世祥当了10多年的旅游局长,自己的儿子毕达却连稻城亚丁都没有去过。毕达不止一次跟爸爸提出,想一家人一起去这些景区看看。毕世祥都满口答应说,“没问题,爸爸有空就陪你去”。但直到毕世祥因公殉职,他的承诺也没有兑现。(记者朱宁宁)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