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如何更抗风险、更多元、更均衡

国际视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难度不小

张 明 徐奇渊 杨盼盼

2014年04月02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版式设计、制图:刘 慧

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对其进行改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影响的长期性,使无论是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平台上,还是在各国智库、经济学家圈子内,都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今年年初,由于美国两党政治斗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受阻。此举不仅使国际社会质疑美国在履行其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承诺方面的诚意和能力,而且由于美国在IMF内实际拥有的“一票否决权”,这一状况也使IMF改革在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进展。

作为稳定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机构,IMF份额和治理改革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态势,需要国际货币体系以服务全球贸易和国际投资为目的,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世界各国如果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就会出现以邻为壑的货币金融政策,导致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无序和动荡,结果就是全球层面的长期经济发展受阻。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货币体系还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需要超国家的机构进行协调。

然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难以实现满足基本功能。近3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2007年至2009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地暴露出当前美元本位制的根本缺陷,使得改革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联合国大会也专门成立了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专家委员会,由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牵头。

监管缺失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却只能是美国说了算,监管形同虚设。美国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与其作为世界本位币国家的地位越来越不相称,这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之一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大致历经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当前的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制)的沿革。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国际货币体系的无序和动荡,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平稳运行,从而服务于全球贸易、国际投资。然而,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无法对美国这样的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有效监管。

其一,美国利用美元的世界本位币地位,为其国际收支赤字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美元是世界本位币,绝大部分的世界贸易、金融交易都以美元计价,而且货币的交易具有网络性,这个网络一旦形成,在中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因此,在没有硬性纪律约束的情况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必然具有内在的膨胀倾向,即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其经常项目赤字融资。与此同时,美国却把国际收支失衡的责任全部推给了顺差国。这种情况下,问题的解决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顺差国承担国际收支失衡调整的主要压力,要么是国际收支失衡继续积累,直至其走向不可持续,从而爆发更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可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作为中心国家的美国具有成为逆差国的逻辑必然性,但是国际收支失衡调整的主要责任却推向了其他顺差国家。而随着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造成美国对外债务的累积,最终市场会对美元汇率产生怀疑,从而造成投资者最终不愿意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由此发生的美国国内危机将最终削弱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基础。这又被称为广义特里芬难题。

其二,虽然美元是全球化的货币,但美国的货币政策却是美联储根据美国经济状况制订的,着眼于美国的就业和金融稳定情况,并不关注其对全球经济的外溢效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美国连续推出四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之后又在2013年末宣布出台缩减量化宽松政策。在此过程中,美国的货币政策触发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资产的大幅波动,也引发了“热钱”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大进大出,对这些国家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与其作为世界本位币国家的地位越来越不相称,这也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之一。

其三,IMF是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实体机构,但这一机构实际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就其投票权份额来看,美国一家就约占17%,而IMF通过一项决议需要85%的投票权,因此美国对于IMF的决议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反过来,IMF难以真正对美国自身的政策起到监管、协调的作用。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