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朱彦夫说:“你残废成这样,劳苦功高,只管享受一辈子就行了。”可朱彦夫却教育他的6个子女要记住:“咱家已经有个特等残废了,绝不能容许再出第二个特字——特殊公民。”
“咱家有了特殊公民,我这个书记怎么当?”
朱彦夫的子女都知道,父亲订了条硬规矩:公家的东西绝不能沾!
朱向欣是朱彦夫的四女儿,朱向欣6岁那年秋收,奶奶带她去拨猪草,队里的大婶随手掰了4个玉米棒子塞到她怀里。回到家,奶奶把玉米放到锅里刚要煮,朱彦夫回来看到,火冒三丈地说:“不行,快送回去!”朱向欣一听,捂住锅盖说:“这是大婶给的,不是我偷的!”奶奶也说,咱就违反一次章程,给孩子们解解馋吧。朱彦夫的拐杖敲得当当响:“不行就是不行!咱家有了特殊公民,我这个书记怎么当?”朱向欣眼泪汪汪地把玉米送了回去。
还有一年,公社领导考虑到朱彦夫的身体状况,快到冬天时,买了1吨煤,派人给他送到家里。朱彦夫给钱,送煤的同志不要,转身就走,朱彦夫紧赶慢赶也没追上。后来,朱彦夫打发大女儿朱向华去公社送煤款,可公社领导坚决不要。
转眼到了春节,公社干部照惯例走访老革命,大家本想到朱彦夫家去烤火暖和暖和,可推门一看,脸盆里、水缸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而送来的煤一点不少地堆在墙角。
朱彦夫用残臂颤抖抖地夹出一个油布包,递给公社干部:“这是煤钱和运费。不收钱,煤就是公家的,你收下,咱就烧!”
很多人都以为,朱彦夫有抚恤金,又当村支书,生活一定是村里最好的。可朱向华说,父亲每月的抚恤金,大部分都用在了集体的事情和接济村里的穷人、病人上。上级每月配给他的白面、红糖,他也总要分一些给村里的老年人、五保户、病人和烈军属。为了架电买材料,更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小时候,我有很多委屈很多不解,为什么父亲身体都这样了,还让孩子们比别人家的苦?父亲总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上跟最差的比。”朱向欣说,她家的饭常年是地瓜干煎饼,菜以地瓜秧小豆腐为主。6个孩子结婚,没摆过一次席、收过一回礼。
1996年,朱彦夫创作的小说《极限人生》出版了,当天晚上,他把6个子女叫来,郑重地送给每人一本。“灯光下,父亲在书的扉页上用残臂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还对几个闺女说,‘当年你们结婚没有像样的东西,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朱向华说着,流下了眼泪。
相关专题 |
· 朱彦夫: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