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打好攻坚战 再谱新篇章——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

2014年04月01日13:38   来源:《求是》

原标题:打好攻坚战 再谱新篇章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尽期。伴随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发,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如何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怎样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江苏的创新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省委书记罗志军。

记 者: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江苏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

罗志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特别是在年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背景、现实根据、科学内涵作了集中而深刻的阐述,这一总目标赋予了改革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也为各地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江苏3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的领先,就没有发展创新的率先。从兴办乡镇企业到发展民营经济,从创办开发园区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到创新驱动,江苏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江苏要更加认真地实践中央的要求“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自觉立足现阶段发展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推进改革总目标在江苏的率先探索和实践创新。

记 者:改革要冲出深水区,对于江苏省来说,要在制度与运行机制上重点突破哪些制约?

罗志军:新一轮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必须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找准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强力突破。根据现阶段省情,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改革探索。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过去我们对政府这只手用得较多,市场作用发挥还不够,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推动新的发展,培育“无形之手”新优势,赋予“有形之手”以新内涵,使两者优势互补、效应叠加。二是构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要从结构调整的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别化促进政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使创新驱动成为江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最鲜明特征,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按照中央要求,既在农业生产经营机制、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土地征使用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妥善处理好利益格局调整、城镇化成本等各方面问题,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围绕打造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理诉求表达与解决、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等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五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着力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质量考核制度,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记 者:党中央特别强调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江苏系统推进改革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罗志军:现在改革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避免“开除球籍”的倒逼改革,到实现“中国梦”的自觉改革;从向市场化转轨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到致力于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改革;从更多地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到更加突出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改革;从重在冲破思想束缚的改革,到突破现有利益格局的攻坚破难的改革等等,工作千头万绪。这使新一轮改革具有与以往改革所不同的特点,既要抓重点也要抓全面,既要抓当前也要抓长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改革要系统设计、整体把握、协同推进。要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充分而科学的论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把握好改革举措出台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要统筹运用改革力量,统筹配置改革资源,排除部门本位主义掣肘,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提高党领导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中央和省委的改革决策落到实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