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记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上)

2014年04月01日13:59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朱彦夫(左二)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墒情。 (资料图片)

朱彦夫(右二)在给某部官兵讲革命传统教育课。 仇成梁摄

右臂偏瘫后,81岁的朱彦夫用铁圈套在左臂上,插着一支笔坚持写作。 仇成梁摄

朱彦夫(左)与乡亲们亲切交谈,征求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 (资料图片)

清风送爽,万木扶疏,沂蒙山的春天如期而至。一个沂蒙赤子的感人故事,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春风,传遍齐鲁大地,感动大江南北。朱彦夫,志愿军特等伤残军人,他不甘在荣军休养所享受特护“颐养天年”,返回贫穷的家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他自强不息,无私无畏,勇挑党支部书记重担,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美好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石,无愧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杰出代表和榜样。

一个沂蒙山的儿子,就应该有山一样的品格、山一样的坚韧、山一样的胸怀!

——朱彦夫

不是亲眼看到朱彦夫伤残之严重,你根本想象不出他几十年自强自立,带领乡亲们学习文化、铲除愚昧、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填沟造田甚至兴建电力有多艰难。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参加解放大军,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百余次战斗中度过了少年时光。还没容他脱下征衣回到母亲怀抱,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鼓擂响了,17岁的朱彦夫义无反顾地跨过了鸭绿江。1950年12月,朝鲜长津湖畔夺取并坚守250高地的惨烈战斗中,全连打得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当他从昏迷中醒来,一个冰凉的物体正挂在嘴边,饥渴难耐的他张口吞进肚里,却不知那是自己的左眼球!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酷寒,把他的双手双脚冻成冰坨,凭着坚韧的毅力他向北方爬去……

93天后,祖国已是草长莺飞时节。起死回生的朱彦夫睁开右眼审视自己,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已经成了没有手脚的“肉轱辘”,他从此成为吃喝拉撒都受到特殊护理的特等伤残军人。愤怒、悲哀、绝望之后,他开始向人生高地发起坚韧不拔的冲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朱彦夫说,“优越的专护条件使我意识到,只要生活在休养所里,我将永远是全残全废的寄生人。我必须离开这里,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重新找回再生的本领。”

1954年春节过后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朱彦夫坐着独轮车,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村。后来,经过炼狱般脱胎换骨的磨砺,年轻的朱彦夫不仅重拾吃喝拉撒穿衣行走等生存本领,而且还磨炼出简单的劳动技能;再后来,一位善良的姑娘被英雄的传奇故事和崇高信念吸引,把自己的一生与朱彦夫结成一体,朱彦夫投入全身心造福家乡父老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朱彦夫没当村党支部书记前,就在村里办了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办学施教。上世纪50年代的山里人扁担倒下不识“一”,贫穷蒙昧缺文化。一门心思为家乡办实事的朱彦夫,凭着在部队上扫盲班和后来用两只手腕从字典里“抠”出来的千把字,在沂源山区办起了第一间农民夜校。每当夜幕降临,从各家各户飘出的一盏盏或明或暗的小灯笼,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闪烁着汇聚到夜校,汇集成一团光明,照亮了这曾经荒僻愚昧的土地。

“朱老师”授课绝对是那个年代全国讲台上板书难度最高的:两只手腕紧紧夹住用子弹壳插着的粉笔,多写几个字,弹壳锋利的边缘就会嵌进肉里,钻心地疼;站的时间长了,套在假肢里的断腿处失去了知觉,一不留神就摔倒在地;夜校离家2里山路,晚上踟蹰而行不知摔倒过多少次,有一次摔掉了假肢,他硬是爬到了教室……

老人们说,700多个夜晚,无论雨雪风霜,“朱老师”没缺过一次课,当时只有500多人的小村庄,竟有100多人学会了写信、看书、算账,10多人先后当上了生产队会计。65岁的张吉才,就是在夜校里学会识文断字,后来也当上村干部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