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1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一直致力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基层是社会问题的集中点、矛盾的积聚区,解决好基层问题,就激活了上海发展的活力。那些从基层生长起来的乡规民约、党建区域化、社会组织协同共治、乡村网格化管理等等,成就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也成为上海探索基层治理制度化的重要路径。
基层创新尽管碎片化、局域化,但路径探索的目标均是一个字——“人”。治理的过程服务于人的全面成长,为了人的幸福;通过制度设计,调动人——这一最积极的社会细胞、最活跃的社会因子,参与到社会共治中来。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始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才能有效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进行法治保障下的多元共治,实现长治久安。
一个老镇和一百单八将
网格化治理让乡村更美丽
清亮亮的小河渠环绕着腰泾村的碧畦、农舍,油菜花深深浅浅地开着。大上海的喧嚣十分遥远。
6点多,59岁的夏元林匆匆吆喝了一圈儿,“听好喽,20号,就是后日下午1点半,到村卫生室拿采样管,上头给年过50岁的人做肠癌筛查,免费的好事情!”张道生家、施通宝家……20来户人家走完,老夏回了家,老妈已热好了泡饭,他顾不上吃,赶紧用铅笔在表上写下“2014.3.18上午7:00已全部通知”。他翻出另一张表,回头得通知这几位老人到邻村卫生所做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夏家质朴的白墙黑瓦一如乡邻。只是他家外墙贴着一张标准格式的“泖港镇社区管理”告示,有片区负责人夏元林以及组团式服务联系人、党小组长、公共服务员等人联系电话;家中,悬挂着八大张、142项“泖港镇片区管理员工作职责”。荷锄的邻居、66岁的陈婉芳看到他,叫了声“片长你好忙哦”。老夏悄悄介绍:她是垃圾分类志愿者哦!
老夏管的是小村的第四十五片区,132户人家,家家门前两个分类垃圾箱。老夏很得意:“倷上海呒没做到的垃圾分类,阿拉乡下头做到哉!靠的就是我伲组织志愿者,一家门一家门说服、示范。”
老夏更自豪的事,发生在2013年1月11日。凌晨4点,他被手机铃声惊醒:掘石港上游化工厂泄漏,污染了水源,要在村民起床前通知到人。老夏跳起来,先叫醒5个村民小组长,半小时后全片村民都知道了。他又忙着迎接送水车,组织排队领水。泖港镇8100户,在108位片长的服务下纹丝不乱,很让邻区羡慕。
这儿是欠发达的纯农业区。年轻人带着孩子进城,留下老弱病残,很多村委会主任都不住村,空心化的乡村仿佛已被遗忘。2010年,泖港镇开动脑筋,把18个村(居)划为108个片区,经过笔试、面试,择优选出老夏这样的一百单八将做了片长,片长的报酬福利和考核严格挂钩。去年老夏拿到3.2万元,他很满意。
老夏听区里有领导说,“要让农村更像农村”,他发现小加工厂之类慢慢待不住了,他的片区只有27位非本地户籍。
吃完泡饭,老夏奔向村委会参加片长们的“晨会”。回来他得去看看5户独居老人,每天两次,雷打不动……
他和独居老人聊天时,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正向记者介绍:泖港镇连续17个季度位居全上海乡镇的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测评第一名!网格化治理模式今年会在全区推广……
一个村和三万平方米违建
村策民决创新治理思路
3月18日上午,上海浦东合庆镇蔡路村。新集镇规划区域内满目断壁残垣,混凝土块和碎石间,间或立着一两排简易工棚似的清水瓦房。
“这里原来有经营户50多家,3万多平方米违法建筑,现在拆得差不多了,就剩下6户人家。”蔡路村村支书徐惠强说。
“合同约定不得改变农用田用途,不得转租,但他们违约转包,盖了许多简易房出租给外来民工。”蔡路村老支书奚水华说,“开始违建并不多,听说土地被征用,一夜间冒出许多违法建筑,想等着征地拆迁拿高额补偿。”
成片的苗木林被砍掉,鱼塘被填埋,林立的违法建筑内建起了废品收购站、废塑料加工厂,拣拾垃圾者在此群居,地上污水横流,苍蝇蚊子乱飞。
“我们去劝阻,人家根本不理你。”奚水华急了,去找镇政府,可政府强拆要走程序,“人家花上一两天搭建起来的房子,政府用半年时间也拆不掉。”
奚水华决定自己想办法。
2013年7月6日,依据《蔡路村村民自治章程》,蔡路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终止合同,收回土地,并通过了“自行拆除、村委会协助拆除的补贴方案”。拆不掉的,向政府申请依法强拆。土地承租人也是乡里乡亲,眼见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表决了,不好再闹,拆违工作打开了一个缺口。
合庆镇2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自己的《村民自治章程》和《实施细则》。这本小册子对于村干部和村民应当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提倡干什么、反对干什么;村里大事怎么定、违反规定怎么办,都有详细规定。
与之相应的,是“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自治架构。比如农民建房,过去超面积、超高现象严重。村民自治规定,在建房审批前公示申请资料,请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把关,村“两委”负责人签字;审批后再次公示,并签订承诺书,请村民监督。如此,失信的少了,建房规范了,“乡规民约”营造、聚集起乡村正能量。
合庆镇地处城郊结合部,5万户籍人口,10万外来人口。“村民们依据自治章程,自己想办法,既拆了违建,又避免了矛盾激化。”浦东合庆镇党委书记杨琴华说,“一村一个自治章程,村里的事情越来越明了,老百姓的实惠越来越多了。村情民知、村官民选、村策民决、村务民督,最终村利民享。”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