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锐意改革寻突破——半月谈改革人物对话录

 

2014年03月17日13:32   来源:半月谈

原标题:锐意改革寻突破——半月谈改革人物对话录

大部制改革谨防“貌合神离”

对话人物

梁维东 广东佛山人,现任中共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中共十八大代表。在顺德率先试水大部制的2008年,梁维东开始担任顺德区委副书记、代区长;3年后成为顺德综合改革的“操盘手”,并担任区委书记至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被认为是具有“改革基因”的地方。围绕政府改革中的大部制改革,半月谈记者与在顺德担任党政负责人6年多的梁维东展开了对话。

大部制不能流于形式

半月谈记者:顺德大部制改革使部门减少了三分之二,各大部门行政首长由区级官员直接兼任,压缩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大部制是不是意味着部门越少越大越好?

梁维东:这是一个误区。大部制不是越大越好,不是说部门越大、党政部门数量越少就越成功。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决策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最大程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和老百姓得到便利。

如今,我们也在思考,有些部门是否要重新单设。比如,呼应国家层面食品药品监督机构的升格等。这不是要走精简机构的回头路,而是综合改革的需要。

要想真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大部制只是一个起点而已。治权结构的调整、国家治理水平的现代化需要内、外两个方面的同步调整,这些都需要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配套。否则,大部制也可能流于形式,“貌合神离”。

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半月谈记者:顺德大部制改革也进行好几年了,一些人对改革的效果有疑问,人们想知道的是,改革到底对政府决策带来了哪些变化,您能不能形象地说说?

梁维东:好的。比如,节日期间,在我们本地最大的广场上,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游客;有龙舟比赛,有唱歌,还有跳舞,你说这是文化,是体育,还是旅游?过去,每逢这种时候,政府好几个部门要进行协调,结果还是各管各的。现在,一个部务会就“搞定”了。这是第一步的变化,机构整合带来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二步,是我们决策思维的变化,应该说,这是到了质变的阶段了。以顺德传统的美食节项目为例,如果简单考虑,这就是一个餐饮业活动。2013年,在陈村镇,传统项目有了新花样:花宴。这一下子就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拉进来了。餐饮不能只是餐饮,结合休闲产业,打花的美容养生牌,还要结合4A景区,把这些项目又包装成旅游项目。

所有这些,都是在大部门文体旅游局的统筹决策下产生的效果。不得不承认,过去我们没有这个决策水平和意识,现在大部门考虑的不只是办一个活动,而是上升到我们一个镇街、乃至整个顺德的形象和产业发展的问题。

也有无所适从的问题

半月谈记者:改革在释放红利的同时,总是要伴生一些新的问题,所谓“痛并快乐着”。对于县一级来说,由大部制带来的新问题主要是与上级部门的对接问题。大部制是不是也有一些“成长的烦恼”?

梁维东:顺德的大部制改革使一些部门不存在了,那么在“条条”上也就失去与兄弟县区、特别是与上级机构对接的纽带,一些部门或系统的项目支持往往就把顺德排除在外,这对改革者而言是比较痛苦的,有时令我们无所适从。

举例来说,以前开玩笑,说城管就是个“没爹的孩子”,现在顺德许多部门也面临同样的尴尬,与上级对接不上。上级单位也困惑,因为改革不同步,大到一项政策、一项转移支付,小到一个会议、一个通知,不知道该发给我们哪个部门。

半月谈记者:怎么办,您有什么建议和思考?

梁维东:大部制带来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理念的变化总体上是积极的。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针对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对接问题,可以考虑通过修改法律,明确地方政府部门的组成,这样便于政府内部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沟通和执行效率。同时在全国多地试点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多种大部制版本,有必要对相关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

要避免“听上去很美”

半月谈记者:改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看到改革的成效,没有数年的努力不行,这与当前一些地方浮躁的心态形成很大的反差。作为顺德改革的领军人物,您如何看待和评价改革的延续性问题?

梁维东:目前全国上下的共识就是:改革永不止步。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为改革而改革的苗头。同时,地方领导人受任期限制,往往一项改革刚刚起步不久就调离了,而后继者未必愿意持续推动。所以,往往是推出的新举措多,但最终执行到位的不多。如何保证地方探索的延续性是下一步深化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已经将改革方向和路径明确,地方和基层要做的就是落实和执行,改革的定力和耐力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重要。(记者 叶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