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隐身:现代战争的“撒手锏”

焦国力

2014年03月12日09:30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隐身:现代战争的“撒手锏”

小贴士

美军现役隐身战斗机

由于当时电脑速度的限制,第一代隐形飞机F-117长得有棱有角,以简化运算过程。这样一来隐形性能是有了保证,但是飞起来像块砖,所以现在F-117已经全部退休了。目前美军在役或接近服役的隐形飞机一共有三个型号,即B-2,F-22,F-35。

F-22

F-22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21世纪隐形战斗机。它的特殊设计同时兼顾了机动性和隐身性能,机载设备信息处理能力强大,并具有独一无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1985年9月美国空军就新世纪战斗机计划展开招标,1991年4月23日,美国空军宣布F-22成为新世纪战斗机的蓝本。1997年2月,F-22第一架原型机首飞。

F-35

F-35是美国最新研制的单座单发战斗机,由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生产,1999年首飞。该机有空军型、海军型、陆战队型,其中F-35B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

有矛就有盾

“隐身”与“反隐身”

就在美国研制隐身飞机的同时,一些军事大国相继在研制反隐身雷达。隐身与反隐身的较量随着隐身飞机的诞生越来越激烈了。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反隐身雷达有如下几种:

无载波雷达

这种雷达采用方波脉冲来取代载波频率,可以从方波脉冲的开始和结束来取得距离和距离变化率。经实验证明,目前隐身飞机上的吸波材料,对无载波雷达没有显著的吸波作用。

双基地雷达

这种双基地雷达主要是采用发射机和接收机异地配置。这种雷达的缺点是:需要采用比较复杂的扫描方式,因此要比单基地雷达的反应慢,而且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之间还需要某种形式的同步。但是,这种雷达的最大优点是,接收机根本不受反雷达导弹的威胁。

增大普通雷达的波长

这也是一种反隐身的有效办法。我们知道,当雷达波长与被照射的物体的某部分尺寸接近时,由物体某部分直接反射的回波和整个物体表面的传播波之间会产生谐振,形成强回波尖峰,这也就是增大雷达波长可以反隐身的道理。当然,如果增大雷达波长,天线也需要相应增大,这也给架设雷达天线带来一定的困难。

总之,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出许多反隐身的办法,也许不久的将来,隐身飞机、隐身军舰、隐身坦克等在反隐身雷达面前会“原形毕露”。

不能只有潜

潜艇也要隐身术

茫茫大海之中,一艘潜艇在水下悄悄地航行。也许有人说:潜艇在水中航行,本身就具有隐身性能。其实不然。

现代战争中,潜艇的对手很多:水中有敌方的潜艇在一刻不停地搜寻它;水面上的舰艇也在努力寻找它的“蛛丝马迹”;空中的反潜飞机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严密地监视海中的一切。面对这样多的对手,潜艇要想不被发现,必须具备几手隐身高招。

“销声”才能“匿迹”

潜艇要想隐身,首先要“销声”才能“匿迹”。

为了销声匿迹,人们绞尽脑汁:在潜艇的内壁安装隔音材料,防止机内的震动传递到艇外;艇内的一些易产生震动的设备尽量安装在远离艇壁的地方;发动机采用低噪音轴承和树脂齿轮。为了减少螺旋桨的噪声,英国的潜艇采用一种新研制的复合材料制造螺旋桨,这种螺旋桨减振效果非常好,噪声比原来降低了10多倍。为了彻底消除螺旋桨的噪声,一些国家开始在潜艇上试用喷水推进器或采用磁流体推进器。这两种推进器都能降低螺旋桨的噪声。

声呐设备是发现潜艇的有力工具。为了对付声呐,很多国家在潜艇上使用消声材料,不少潜艇采用在潜艇的艇壳外面粘贴吸收声波的物质的办法。俄罗斯的潜艇在消除噪声的技术上一直遥遥领先,他们的潜艇主要使用消声瓦和橡胶式护皮。俄罗斯的A级潜艇上贴敷了150毫米的消声瓦,这些消声瓦能有效地抵制敌方探测器的探测。

“潜伏”越深才越好

潜艇在水下活动能引起海水温度的变化,特别是那些体积庞大的核潜艇,它们排出的高温冷却水很多,常常在潜艇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热迹,用红外探测仪可以发现潜艇的踪迹。对付红外探测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下潜深度。但是,潜艇的下潜深度受到材料、艇体结构的限制,下潜的深度有限。美军有一艘叫“长尾鲨”号的潜艇,在一次深海潜航时,下潜深度达到了500米,只听得几声巨响,潜艇的外壳被海水的巨大压力所压破,潜艇上的人员全部遇难。一时间,人们把水下500米看作是“潜艇禁区”。俄罗斯的潜艇为了突破这个禁区,采用钛合金做艇壳,潜艇的外形采用了最佳设计方案,使潜艇的下潜深度达到900米,成为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战斗潜艇。

电和磁也不能外泄

潜艇隐身的另一个办法是控制潜艇的电磁特征。为了防止敌方的电磁探测,潜艇必须减少电缆的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在潜艇出海前,利用专用的消磁站或者消磁线圈进行消磁。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被敌方的磁探测器探测,又可以防止敌方磁性水雷的攻击,可谓一举两得。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