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气正的基金运行
马静是第一次来基金办,离开这里时,她装着汇报资料和晚上回家要看书稿的两个重重的大包,一个背在基金办李主任的肩上,一个压斜了项目处小范的肩膀,两人将马静送到电梯口。“咱是来求助的,人家还这样认真接待咱。”马静心里暖暖的。
“去了几次,大家一见如故,聊项目,听建议,很快,我就明确了推动原创这一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方向。”这是国防工业出版社总编辑邢海鹰的感受。
作为基金委的办事机构,基金办没有决策的职能,不定项目,不定资金分配,只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织监督项目实施。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描述,就是“服务”:为出版社服务,为专家服务。
国家出版基金管理有严谨的工作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专家客观评审”“基金委民主决策”。基金办有一个专家库,所聘专家严格测评,实行淘汰制,每年参加项目评选的专家随机遴选。“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基金办不参与意见,所有的权力都赋予专家组。项目上与不上,资助多少,都依据专家的建议。这样一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激励,促使我们将自己的身份和专家的角色严格区分,只要坐在项目评审会议室,我们就不再是社会人,而是基金办的专家,国家项目、资金的审定者。环顾左右,专家们在这一点上做得都很到位。”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几份评审意见,专家的工作状态可见一斑。
“该项目所涉及的诸如铁观音茶、粤剧、民间故事等题材的出版物,已经汗牛充栋,实在没有再重复的必要了。”
“一套儿童读物,用东方绘这个名字不伦不类,所选内容芜杂,概念不清,而且同类作品已出版多种,重复严重。”
“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心墨脱县地理构造特殊,中国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非常少。作者连续17年不间断地从事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所采写的文章大部分都成了绝唱,为国家抢救了一段重要的人文史。本书的出版将成为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历史、人文、风情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对整理、保护和弘扬该区域民族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读后感慨颇多,此类书的创作态度本身就值得肯定和鼓励,更何况书的水平与价值非常难得,此项资助对于传世之作的问世具有特殊意义。”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份评语。
“记得10年前,前往甘南考察,被花儿会的气氛深深地陶醉。现在终于看到这部书了,犹如空谷听足音,他乡遇故知!非感情相亲,更有学术认同。该项目的意义、重要性和特点在于:建立了花儿源流史体系;建立了西北花儿文化圈,介绍了其产生、流变的地理路线图;将作为民间文化的花儿研究放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与传统文史联系起来,贯穿了祖国传统文化这根主线;考证翔实,以大量历史的、现实的文献资料,阐明了原始社会花儿的胚芽状态、汉魏六朝的生成期、唐宋的形成期和明代的定型期以及清至民国的繁荣期等等;观点新颖,所提供的资料很新鲜、很完整,梳理归纳绘制了花儿形成演变的全景图,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目前书稿已脱稿,正在修改中,值得资助。”
这些评语,传达出的是对文化的尊崇,对学术的尊重,对职责的敬畏。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有立项评审、实施中的年度检查,最后还要通过专家结项验收。记者见证了结项验收。验收审核内容,包含了思想文化价值、质量进度保障、廉政保障等,其中一项审核是基金资助项目低价入市。“花纳税人的钱,就要让纳税人受益。”在这一点上,没有含糊,没有例外。
而国家出版基金委的工作又是怎样的呢?专家评审意见,是基金委民主决策的依据。“到现在为止,基金委没有利用决策权自己定项目,没有把专家评审下来的项目再提上去,也没有对专家核定的资助额再进行调整。”基金办一位负责人说。
有了制度和严格遵循制度的专家、决策、办事队伍,国家出版基金的运行风清气正。对于资助项目,在出版社那里,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服气”。
旗帜集聚的优质资源
在国家出版基金扶持精品、鼓励原创的旗帜下,学术、文化、选题、人才的优质资源正在集结。
汪忠镐院士发火了,因为《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中漏了他的血管外科手术,这是国家项目,他看重这个平台。项目承担者人民军医出版社上门约稿的当天晚上,汪忠镐打来电话,“第二天有一台手术”。手术录完了,片子制作人要做后期,汪忠镐却叫停了:先护理,再康复,半年以后,疗效经受住临床的考验,再进行片子的后期制作。汪忠镐珍惜的,是国家项目的声誉。
承担这一项目的人民军医出版社发现,国家项目的魅力如此强大,“名刀”们竞相承担拍摄,积极争取手术名额。
在国防工业出版社,记者看到,国防工业领域一批一流专家正在成为该社基金资助项目的主编与作者,一批一流选题已形成项目申报梯队。“社里的项目申报计划已经排到2016年了。”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副处长庞劭勤告诉记者,2009年时,广东省还只有一个资助项目,如今,年获批项目10多个,年资助金额高于以往数年总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基金资助项目《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出版,历练出了一支年轻的古籍整理出版团队。“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们面对高难度的古籍整理作品,不会再胆怯。”该社年轻的副总编辑柏峰感慨。
国家出版基金不仅为中国出版业注入了资金,更提升了整个产业发展水平。在一个个资助项目的带动下,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了,出版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出版物的品牌群正在形成。
记者了解到,基金资助项目几乎都是出版社的“一把手工程”,举全社之力而为之。对书稿一字一句地审改,是每一个项目的担纲者都在做的“功课”。
录制器官移植学科郑树森院士的手术,摄制组来来回回去了8次杭州。《中国当代医学名家经典手术》首批500台手术中,有146台是多次往返才录成的。项目负责人说:“我们的项目挂着国家的牌子,拿出来的产品就得不脸红、不心跳、不汗颜,得是前人没有、当代急需、后代受益的产品。”
“做国家项目,是一个成长过程。我们的观念、管理水平、工作状态、工作节奏、产品品质都在发生变化,与国家项目的要求接轨。”在百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管理者这样说。
曾经的出版让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孔孟老庄之书,仍然可以在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文明长河中领略这个民族的生存之道,感受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韧性精神、栖居诗意、宽广怀抱和伟大心魂。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当代学人与出版人,正在把体现当代中国智慧的精神文化之水,汇入中华文明5000年的漫漫长河。(记者 庄建)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