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种子”的力量

——关于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团结发展、亲如一家的调查与思考

2014年01月28日09:2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种子”的力量

三、硕果累累,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

幸福是啥样?是一碗水,是一杯羹,是病了有医看。如此简单的生活,在厚土黄天,在被风吹矮了院墙的老家,那么遥不可及。那就走吧,一直往山外,往有水有梦想的地方……

这是宁夏永宁县闽宁镇许多移民内心深处曾反复吟唱的歌谣。

上世纪80年代初,“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农民,为了吃饱肚子、改变命运,怀揣梦想,自发来到银川市永宁县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在戈壁滩上以开荒等方式求温饱、找出路,并在此形成了一个新的聚居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997年,按照中央闽宁对口帮扶的决策,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提议建立一个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闽、宁)命名的移民开发区,帮助西海固地区贫困农民走出大山、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十一五”末,西海固地区仍有极度贫困人群35万,生活在环境极为恶劣的地方。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成为宁夏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中央支持下,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多方筹措上百亿资金实施生态移民,把困难人群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适宜生活和创业的地方,并将300万亩移民迁出区逐步退耕还林。

大移民,不是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化,不亚于大自然的变迁。闽宁镇的人口主要来自西海固地区各县,还有为数不少的自发移民、流动人口。闽宁镇又是回族聚居地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伊斯兰教不同教派、门宦的信教群众生活在一起。为解决回族聚居“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问题,从八十年代末期实施移民到现在,从西海固移到宁夏条件较好川区的移民已达120万,是宁夏历史最大规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移民工程。采取插花安置、回汉杂居,是移民工作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是个移民新村,汇集了来自原州区彭堡、河川、寨科、张易等9个山区乡镇的806户移民。邻里之间没有院墙之隔,宛若一个大家庭。回汉群众每遇婚丧嫁娶,常常相互走动。汉族群众在摆宴席时,还会专门请阿訇宰牛羊,借回族锅灶使用,请回族厨师掌厨,完全按照回族习俗招待宾客。

经过闽宁两省的共同努力,闽宁镇已从昔日人烟稀少的戈壁荒原变成了阡陌纵横、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的江南小镇。

(九)

“宁舍一口馍,不舍一碗水”。在赤地千里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一滴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这里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因为缺水,当地女子看到天阴欲雨,会换上薄一点的衣服到地里,一边干活一边等雨。雨后回家,赶紧脱去衣服,把身体擦干,就算洗过澡了,当地人把这叫“趁雨”。

然而,即便最缺水的时节,西吉的420座清真寺依然保障供水。在西吉北大寺教民的记忆中,消防战士曾多次为寺上送水,以保证信教群众的正常用水。

2013年11月19日,天寒地冻,贺家湾水库的水经78公里长途跋涉,穿山越岭流进了西吉50多万群众的梦境里——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提前通水。

这一天,闻讯而来的老百姓等在那里,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舀一瓢,喝一口,喜泪禁不住流出眼眶。64岁的回族老汉白志强说:“以前谁来家里都不舍得倒一碗水,现在我每天都沏一壶八宝茶,斟上一杯,感谢共产党!”

(十)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吴南清真大寺,一抹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大殿上空,逢节假日还要举行升旗仪式,墙壁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等标语格外醒目,一排精心绘制的宣传展板上,团结、和谐、稳定等字眼随处可见。

清真寺的穆斯林书屋里,涉及奶牛养殖、果树栽培、消防安全、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数百本书籍和杂志被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放在书架上,几位做完晨礼的穆斯林群众,正在翻看着手中的书籍。

“如今,穆斯林书屋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除了鼓励大家看书,每逢主麻日,我们还专门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诚信礼仪等,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教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矛盾越来越少。”吴南清真大寺教长王金玉说,在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家、向善和睦方面,清真寺做了很多尝试,如组织阿訇讲专题“瓦尔兹”,向信教群众发放民族团结倡议书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清真寺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吴南清真大寺成立了由寺管会主任和开学阿訇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阿訇结合教义和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吴南清真大寺‘一名阿訇一堵维稳墙、一个清真寺一台稳压器’的工作模式,目前已逐渐形成并不断推广。”王金玉说。

跟吴南清真大寺一样,宁夏各地的3700多座清真寺也在积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一)

朝觐,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的重要功课。朝觐作为穆斯林的信仰组成部分,被充分尊重和支持。为了方便信教群众赴麦加朝觐,宁夏开通了空中交通专线。自2007年起,宁夏前往麦加朝觐的穆斯林结束了从北京、兰州中转出境的历史,从银川包机直飞麦加。

学问,是终身追求,知识改变命运,是解决西海固现状的治本之策,宁夏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技术移民、教育移民,把科技知识“送”进去,免费培训劳务输出人员,提高就业技能,走出大山;把贫困学生从山区“请”出来,到条件最好的城市学校接受免费教育,提高素养和能力,农民变“市民”,也为民族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目前,宁夏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达四分之一以上,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比例超过30%。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比例均接近或高于全区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和谐为科学发展护航,发展为和谐铸牢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3元,是改革之初的6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922元,是改革之初的60倍。如今的宁夏,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从一粒红色的种子起步,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未来之宁夏,中国梦将凝聚起回汉各族民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找到了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一种力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