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粮食进口:控规模稳节奏

2014年01月24日09:19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粮食进口:控规模稳节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丰收的背景下,粮食进口呈同步增加的态势。虽然粮食进口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不大,但还是引发社会对粮食安全的关注。

粮食现结构性短缺

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短缺粮食品种已经形成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结构性短缺还表现为粮食供应品质失调,存在一般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的问题,通过进口可以弥补国内短缺粮品种供应问题

2013年,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在这一亮丽的成绩背后,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净进口已经常态化。根据农业部市场司提供的资料,2010年,我国谷物进口570.8万吨,净进口446.5万吨。2011年,我国谷物进口544.7万吨,净进口423.2万吨。2012年我国谷物共进口1398.3万吨,净进口1296.7万吨。2013年1至11月,谷物共进口1286.0万吨,净进口1192.1万吨,同比减4.5%。

我国粮食进口增加的表面原因是国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国际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刺激了外贸企业进口粮食的冲动。例如,南亚稻谷主产国大米价格远低于国内米价,企业愿意更多进口大米,这属于正常的国际贸易。粮食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粮食刚性需求增长迅速,增加了对粮食进口需求。过去10年中,除了2008年和2009年粮食产量稍稍大于需求外,其余年份的粮食供需状况都是产量小于需求,且缺口日益扩大。2012年粮食总进口量突破7000万吨。

我国粮食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短缺粮食品种已经形成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存度高达80%,国际大豆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国内市场。结构性短缺还表现为粮食供应品质失调,存在一般品种多,优质、专用品种少的问题,通过进口可以增加优质粮供给。

粮食进口持续增加,2012年粮食自给率下降到90%。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声俊认为,我国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粮食的概念与国际粮农组织的概念不同,我国把大豆一直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纳入粮食统计的范畴,国际上则把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如果粮食概念重新界定,我国粮食自给率就会发生很大变化。2012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中,大豆为583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比重超过80%。如果把大豆排除在粮食统计之外,谷物进口量只有1398.3万吨,占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比重不足2%。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