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禁令之下:公务员心态调查

2014年01月23日09:41   来源:半月谈

原标题:禁令之下:公务员心态调查

编者按 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从“舌尖”到“车轮”、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的多个方面。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

禁令之下,无论是官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灰色收入少了,有的办公用房小了,有的公车不能私用了,有的单位惯常的福利不见了,有的各种礼节活动取消了……中央禁令给官场带来新变化,也对官员的心态造成了强烈冲击,有人欢迎,有人抱怨,有人敷衍,有人抵制,有人逃离。

心态决定心情,心情决定状态。官员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其心态的好坏事关公共权力的履行效果,事关百姓的安危冷暖。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何看待官员的心态之变,官员如何重塑健康心态,是亟需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心态一:牢骚满腹,抱怨 “福利减少了”“工资太低”

近日有媒体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全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现在很少收到了,多数人表示“公务员不好当”,个别公务员称考虑离职。大量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之路被阻挡,有的开始抱怨喊禁令“一刀切”。还有不少跑到各大论坛发帖诉苦,纷纷吐槽,日子难过。

《新京报》报道的一个案例就很典型。小许2009年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福建某省直机关公务员,如今已是副科级干部。因为工作关系,也成为一些单位的公关“目标”。“请客吃饭比较正常,然后是购物卡和一些烟。”小许说在2013年之前,他的主要业余时间就是应酬,而收的购物卡数额一般在300-500元,每年大约有10张,烟则是软中华。

“看到好多公务员受到处理,中央是动真格的了。”小许说,他很快就推掉了一切应酬,送烟和购物卡的也几乎没有了,偶尔还有人送,也坚决不收。去年中秋前,关于禁收月饼的禁令出台后,小许连月饼也不敢收了。往年过节,他会把别人送的东西拿些回家送亲戚,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家人多少有些不解。“管得越来越细,看来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

一位基层公务员甚至在媒体“吐槽”,以自述的形式细数了这一年他少掉的福利。他自称:八项规定,威风不小。别说那些官老爷们了,就连我这样的基层小公务员,也感受到了规定的阵阵寒风。他十分怀念一年一度的年会。往年开年会,都有表彰、奖励,还有抽奖。如果运气好,那时抽个千把元的手机也有可能。今昔对比,这位公务员喟叹:“眼看离2014年春节越来越近,我不禁惦记起年货大礼包来。中国人都爱好节日热闹喜庆,往年装满坚果粮油的大礼包虽然并不算多么值钱,但拿回家沉甸甸的感觉也很不错。”

“不让公车私用、公款吃喝,我们都能理解,但禁到最后,连一些福利都没了,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江西某县一名副科级干部说,他阳光工资的收入,一个月就2000多元,平时难免会有些灰色收入,加上单位一些隐性福利,在当地才能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现在如果只剩下一点“死工资”,连维持全家的正常开支都有些吃力了。

江西抚州市一名科级干部表示,现在连一些基本的人情往来也不敢了,比如往年接待外地客人,总要送上几筐当地有名的南丰蜜橘。“其实值不了几个钱的,但现在连这个也不敢了。”这名科级干部觉得,这似乎太过了,太没人情味了。

点评:倘若怀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放不下“领导就得骑马坐轿”的“优越感”,走不出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那么放眼看去,大到党纪国法,小到条条禁令,都是与自己为难作对,处处寸步难行。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实则是心里难以割舍特权所带来的权力福利,这与公务员是公仆的身份定位偏离太远。

心态二:敷衍了事,变相应付“躲风头”

“原来以为只是一阵风,现在相信动真格了”,这是不少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因为一餐饭、一顿酒、一次公车私用受处分甚至丢了“帽子”的案例隔三差五出现。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积习甚深,在某些官员那里甚至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即使在一条条严格的禁令之下,一些官员仍抱有敷衍了事,变相应付的心态,对于那些被查处的案例则称之为“倒霉”“撞枪口上了”。一些官员自认为级别高了便戴上了“护身符”,一些官员认为暗箱操作不易察觉;一些官员甚至认为逢年过节登门走访送礼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同时,一些官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和方式也更加隐蔽,招数更加多样。

“车”招——公车玩起了“借用”、“租用”,私用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单位负责人抱着“不在意”的态度,对违规配备超标公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开公车外出吃喝、接送孩子上学等。

“吃”招——吃喝地点更隐蔽了,一些单位将吃喝地点转移到“五星级”食堂、定点饭店或高档会所;食材的配备也更加隐蔽精良,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名酒被灌入各种饮料瓶;而且在报销时动了歪脑筋,要么在发票上写上办公用品,要么就“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让人难以抓到“把柄”。

“游”招——广西玉林市一区财政局长组织系统有关负责人及其家属等12人出国旅游;陕西宁陕县副县长等几名公职人员借中学生出国比赛之机外出旅游。为回避规定,一些干部想出各种“对策”,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时有发生。

“送”招——中央禁令之下,请客送礼之风有所收敛,一些高档销售品商家反映“今年明显不好卖了”。然而,一种名为“礼品册”的商品在网络上销售火暴。每个价位的礼品册对应着一些如单反相机、高档烟酒等价值数千甚至上万元的商品。据一陈姓推销员介绍,送礼者先确定礼品档次并付款,留下收礼者地址,网站先寄给收礼者一张有账号密码的礼品册,收礼者通过账号密码登录网站,自行选择礼品,之后礼品将会快递送达,既安全隐蔽,又投其所好。针对公款送礼歪风,中央纪委先后下发了多项规定。热而,送礼者一个“隐身变形”动作,便可出没于网络化解与无形。

点评:一年多来,在各种规章的制定和执行中,“原则上”少了,“一律”多了;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对顶风违纪者称“某某”少了,点名道姓多了;各种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紧了,纪律的“高压线”也开始带电了,严格监督,严厉问责让不少人止于禁令,心存敬畏。然而,总有一些人割舍不下特权带来的诱惑,挖空心思去钻制度的空子,甚至顶风违纪。对此,一方面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堵塞制度的漏洞,将禁令规定的再细点;另一方面,对于哪些敢于搞变通者、顶风违纪者予以严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