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热血写忠诚 雪域铸丰碑

郭毅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登

2014年01月22日09:24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热血写忠诚 雪域铸丰碑

爸爸,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郭毅力的女儿 郭 琦

2013年7月15日,是我第27次走进西藏。以往,都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与爸爸团聚,而这一次,我的手里却捧着爸爸的骨灰。我设想过无数种与爸爸相逢时的场景,却唯独没有这一种。如今,爸爸要长眠在他眷恋的雪域高原,我心里默念着:爸,我送你回来了。

我今年23岁,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总共还不到3年时间。7岁前,我一直跟随外婆生活在四川老家,对爸爸妈妈的印象,是墙上穿军装的照片和电话那头亲切又陌生的声音。我12岁那年,妈妈带着我到拉萨去看爸爸,刚进门放下行李,屋里电话就响了,爸爸抓起电话听完后,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就三步并作两步跨出了家门。第二天,听妈妈说,那曲发生雪灾,爸爸带领部队救灾去了。我那时经常不理解爸爸,生气地问他:“爸,您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心里还有没有我和妈妈?”

高中毕业那年,我去拉萨看爸爸,意外地发现他办公桌上有个白色的按钮,我好奇地按了一下,一个叔叔紧张地跑了进来。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爸爸长期在高原工作,患上了好多高原疾病,半年来两次晕倒在办公室,才在办公室和家里都装上了呼叫器。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爸爸带领部属研究演习方案,回家后又在书房翻看资料。天快亮时,呼叫器突然尖叫起来,我和妈妈急忙冲进书房,只见身着作训服的爸爸倒在地上。我急忙给他倒水拿药,心疼地劝他:“爸,全国到处都有部队,您能不能换个地方啊?”他说:“我在西藏30多年了,已经习惯这个地方,感情上离不开这个地方了。”看着爸爸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望着他桌子上堆满的材料,我真想全部都给藏起来,让爸爸好好休息一下。

当早晨的起床号吹响时,爸爸又精神抖擞出发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我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上街跑了好几家商店,为爸爸买了一双软底布鞋。当我帮爸爸试穿时,他高兴得来回踱着步子说:“有女儿送的这双鞋,走再远的路,脚也不会疼了。”

打这以后,我更加牵挂爸爸的身体,每年寒暑假都要和妈妈一起去看望陪伴他。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爸爸要到布达拉宫广场替战士站岗,在我和妈妈一再要求下,爸爸同意我们陪着他一起去。那天晚上,深夜的拉萨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我冻得直跺脚,爸爸却一动不动地站在哨位上。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广播里传来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向全军官兵拜年的声音。爸爸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他目视礼花绽放的夜空,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他常劝导我的那句话:一个人要把自己看小,把别人看大;要把家庭看小,把国家看大。

在送别爸爸那天,看着他安详地躺在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我多想再拉一次他的手,触摸的却是冰凉的灵柩。爸爸曾多次跟我说,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我,许诺等我出嫁时,一定牵着我的手陪我步入婚礼的殿堂。如今,爸爸无法兑现他对我的这个承诺。爸爸啊,多想再为您唱一曲长歌!

38年前,爸爸当新兵时在拉萨种下了一棵白杨树,如今已是高耸入云、枝繁叶茂。那天,安葬好爸爸的骨灰,我把写满祝福的经幡挂在这棵白杨树上,一列列年轻的士兵从树下走过,步履雄壮。我仿佛看到,爸爸就在我眼前,他的脚步永远铿锵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

感动喜马拉雅山的生命壮歌

■西藏日报记者 德吉央宗

我采访郭毅力司令员的事迹,是从他的告别仪式上开始的。灵堂前,一幅幅写满悲痛的挽联、一条条寄托哀思的哈达、一双双噙满泪水的眼睛,给我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平时期,一名将军的离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来为他送行?为什么会给各族群众留下无尽的怀念?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追寻郭司令员留在高原38年的足迹。

在距拉萨70多公里的卡优村藏族汉子尼玛旺堆家里,一盏酥油灯燃烧的火焰,向我讲述着3年前那个冬天的下午:尼玛旺堆突发急性肠梗阻,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在抬往拉萨市医院的路上,郭司令员看到后急忙说:“快,用我的车把病人送到武警医院!”他又打电话要求医院安排就诊,尼玛旺堆因抢救及时得救了。听到郭司令员因公殉职的消息后,尼玛旺堆点起这盏酥油灯,祭奠自己的救命恩人。我从这盏酥油灯的光亮中,开始看到一名共和国将军对待普通群众的态度,它燃起我采访的激情,催促着我去探寻他在高原留下的深深脚印。

沿着郭司令员生前留下的足迹,我来到工布江达县秀巴村,听到了喜迁新居的鞭炮声。80岁的白马玉珍老人将斟得满满的青稞酒,高高地举过头顶,表达对郭司令员的由衷敬意。老人告诉我,她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居住在破旧不堪的土房里,是郭司令员带领官兵开展“万人千户帮扶工程”,帮助她建起了藏式新居。循着白马玉珍家幸福的鞭炮声,在阿里,我看到了他当年带领官兵为村民打下的水井;在那曲,我看到了他当年亲手为群众修建的蔬菜大棚;在日喀则,我看到了他当年引进种植的樱桃西红柿。从各族群众幸福的笑脸里,我想起部队官兵常听郭司令员自勉的那句话:当好司令员,先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人民”二字寥寥几笔,郭司令员却在雪域高原用心写了38年。在江孜县年堆乡武警希望小学,我看到了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灿烂的笑脸像盛开的格桑花。有一次,郭司令员去林芝检查途中,发现18个采挖虫草的孩子蜷缩在帐篷里,当即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看到有不少适龄儿童没有上学。他随后倡导每个支队与一个学校、每个大队与一个班级、每个中队与1至2名家庭特困的学生开展结对帮扶。10多年来,郭司令员带领战友们在高原贫困地区,先后建起了15所武警希望学校和6个武警春蕾女童班,让上千名失学儿童重新回到了课堂。

我是西藏农奴的后代,阿爸阿妈给我起名叫德吉央宗,这个名字在藏语里是幸福安康的意思。这是我父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西藏人民对美好明天的期盼。那天清晨,我手捧鲜花,来到拉萨烈士陵园,郭司令员的骨灰就安葬在这里,是陵园里竖立起的第1440座墓碑。他墓碑右边第6块墓碑上镌刻着“人民公仆孔繁森”,他墓碑后面长眠着为西藏和平解放壮烈牺牲的第18军将士。正是一个个郭毅力、一个个孔繁森、一代代扎根高原牺牲奉献的共产党员,带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使这片古老的高原天翻地覆。我们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从不到2%提高到99.4%,生产总值从1.29亿元提高到700多亿元,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68.17岁。

带着郭司令员留给我的由衷感动,我走在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广场,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从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看到,将军没有走,他把真情留在了雪山,把幸福留在了高原,把大爱永远镌刻在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