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壮士断腕”、“伸手必被捉”及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重要讲话引用典故解析

2014年01月21日14: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壮士断腕”、“伸手必被捉”及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他还指出:“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很受教益。尤其对其所引用的典故和诗句,感触颇深,故将其出处及学习体会述议于后。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刮骨疗毒”,即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干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典特指三国时期的关羽“刮骨疗毒”。其实,历史上有“刮骨”经历的战将,并不只关羽一人。据史料记载,三国东吴的留赞、北朝西魏的长孙子彦、北宋的张琼、南宋的韩世忠等,皆曾“刮骨”疗伤。而关羽“刮骨疗毒”之所以流传深远,或许因为讲述三国故事的文艺作品尤其小说《三国演义》对其有生动细致、栩栩如生的描述,以至关羽英勇威武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据《三国志》载:关羽被敌人乱箭射中,左臂重伤,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每到阴雨天,左臂仍疼痛不已。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肌肤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消除。”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与诸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盘子,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关羽“刮骨疗毒”时所展现出的不畏剧痛、视死如归的大丈夫气概,令人叹服。故后人常用“刮骨疗毒”来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在古籍中,“壮士断腕”亦作“壮士解腕”、“蝮螫解腕”等,或与“英雄自戕”连用。比如,《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隋代杨俊《伐陈檄萧摩诃等文》:“夫毒蛇螫手,壮士断腕,岂不惜其肌骨?所存者大也。”唐朝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元朝王恽有《双庙怀古》诗云:“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诸如此类,意思皆是说,勇士的手腕被有剧毒的蝮蛇咬伤,应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须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否则会遗患无穷。亦喻危急之时,应牺牲局部、照顾全局,切忌迟疑姑息,决不因小失大。

习近平总书记谈反腐败斗争,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两个典故叠加引用,宣示了我们党同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彰显了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顺乎民心民意。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衰亡莫不与贪渎官宦弄权乱政相关。唐人李商隐有诗云:“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览古》);他把朝代的兴亡归因于“人为”:“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然而,封建王朝的专制性、阶级性、局限性,决定了其很难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以古鉴今,毫无疑问,以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决心有能力走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路径就是“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打赢这场兴亡攸关的攻坚战、持久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