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金雪
编者按:2013,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学习交流,边学边查边改,教育实践活动进展顺利。为展示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好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开展“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系列报道,与您分享有关部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做法。
“目前中国失聪儿童超过80万人,每年新生聋儿大约有3万左右,”中国残联下属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以下简称“中心”)胡向阳告诉记者,“通过采取一定的康复措施和训练,也能够使听障儿童们进入有声世界,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中心”一方面为听障儿童提供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另一方面也针对重度及极重度患者,开展了人工耳蜗捐赠项目,为每一个通过审批的家庭节约了三十万左右的费用。此外还为患者提供了语言康复训练,帮助其尽快恢复,并通过国家项目为部分患者减免了康复费用。
“中心”成立三十年来,为改善全国听障儿童康复状况,推动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并组织实施了五个全国聋儿康复工作的五年规划,使37万名聋儿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推动建立省、地、县级聋儿康复机构1040个,累计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6万多人。
胡主任表示:“‘服务聋儿、服务家长、服务基层’是我们工作的三个重点。”根据中央和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中心”党委自7月开始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紧密结合“中心”各项工作实际,提出了“三服务”理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服务聋儿——进一步创造服务条件、完善服务手段
据胡主任介绍,对于听障儿童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来说,治疗和康复的费用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为此“中心”一直在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康复救助项目。
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能为接受救助的家庭节约30万左右。并且该救助项目的申请和审批等均通过网上进行,公开、公正、透明。同时“中心”也组织开展了人工耳蜗集中招标采购,完成4716套人工耳蜗产品的采购任务,采购价格为市场价格的20%,大大降低了产品价格,让更多聋儿受益。
针对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申请儿童需要在术前配戴3-6个月的助听器以进行术前适应性训练,而对于家庭困难的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的问题,“中心”自主开发了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10月份正式面向全国开展服务。截至目前,通过服务网已为全国11省市的32名家长免费提供57台借用助听器。
同时胡主任也向记者表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为解决更多在园贫困听障儿童康复训练费用问题,“中心”广开渠道,多方协调,与相关单位签订了“集善工程—漫步者天使回声·助听行动”项目,项目计划自2013年至2015年三年内,每年捐赠100万元定向资助48名“中心”在园贫困听障儿童为期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及听障儿童家长培训所需费用。同时再加上其他来源的资助,“中心”在园儿童受助人数达到了135名,占在园听障儿童总数的65%。项目的开展,使受助家长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中心”的贫困听障儿童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
服务家长——了解家长需求,提高家庭康复能力
“每个家长在听障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心’在服务好孩子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家长服务形式。”胡主任介绍道。
例如,“中心”出资建立童书馆,为在园幼儿及家长提供了便捷的幼儿书籍借阅渠道,提升了家长早期亲子阅读的观念和能力。并且“中心”还举办了家长培训班,并且建立了家长资源中心,为家长免费提供玩教。成立家长互助小组,邀请康复成功儿童的家长为在园家长介绍康复经验,帮助家长提高家庭康复能力。
此外,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中心”制定出台了《家长约谈制度》,及时了解家长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同时也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合作,积极为家长疏导心理压力,重塑生活信心和勇气,深受家长好评。
服务基层——培训送技术,促进基层业务建设
据胡主任介绍,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有些基层机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比较滞后,手段匮乏。为此,“中心”全面推进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改革,重点加强基层专业人员的培训,帮助基层机构专业人员提高康复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例如,在广西、甘肃、贵州等省举办了基层专业人员轮训班,为31个省686个机构培训专业人员1115人。同时还积极开发建设网络培训,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通过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我们的服务意识更强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手段也得到了很多的创新,”胡主任说道,“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促进全国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