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言难尽广场舞

2014年01月20日08:5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言难尽广场舞

●承载时代记忆 ●“扰民”成矛盾焦点 ●纠纷多在大中城市

“遍地开花”的广场舞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公园、在社区,只要音乐响起,就会看到一群跃动的身影。然而,广场舞“热”的同时,对它“扰民之罪”的声讨也愈演愈烈。

一方需要载歌载舞的空间,一方需要安静平和的环境,诉求出现差异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时代发展的印记,还夹杂着人们对大中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承载能力的焦虑。

别样的记忆

【镜头】1月12日下午3点,北京市陶然亭公园一隅,伴随着动感的音律,一名小伙正带着两位老人轻轻摇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幅饶有意味的图景。围观的市民中有人赞叹:“跳得真好。”

方寸之地,吸引了不少目光。这位领舞的小伙姓王,十年前就开始组织跳广场舞。那时偌大的陶然亭公园里,只有三四个人学跳广场舞。“现在我的舞蹈队里有三四十人了,年轻人也多了,还有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谈起组织广场舞的初衷,就是为了“健康”,这个理由支撑了他十年。“我们每周末都在这儿跳舞,既锻炼身体又打发时间。”

正在现场的王金花是他的学生,今年48岁,回忆起年轻时跳舞的日子,她感慨颇多。“最早的时候,我跳交谊舞,那会儿才二十多岁。送完孩子上学,没事儿干,就来到公园遛弯,后来就学跳交谊舞。”王金花说,为此她还承载了不少“压力”,“那时跳这舞容易被人耻笑啊。要是家人不支持的话,夫妻间甚至还会打架,还有闹离婚的。这几年好多了,交谊舞又重新被人们接受了。”

王金花说,“更喜欢现在的广场舞,不需要舞伴,更能展示自己”。如今,身患糖尿病的她,即使小腿浮肿,也不曾消减对跳舞的热情。“只要身体允许,我就坚持跳下去,家里人都很支持我。”王金花笑着说。

另一名队员杨女士快60岁了,精神矍铄,一个转身、一次踏步,都不失风采。年轻时,她同样有一段难忘的舞蹈经历。“我小时候,每逢‘五一’、‘十一’晚会,就到天安门广场上跳集体舞。那真是特别有意思。”而提及当时流行的“交谊舞”,杨女士也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刚开放,很多人不接受这样的舞蹈形式。现在好了,哪儿都能跳,也很流行。”为什么现在热衷跳广场舞?她的解释是:“广场舞是各跳各的,很自在,最重要的是还能锻炼身体。”

广场舞不仅在大城市广泛存在,在小城市也深受老百姓喜爱。记者在甘肃省甘谷县看到,每晚华灯初上,县城中心广场上的人就慢慢多起来,藏族的锅庄舞、时尚的恰恰舞等,都在广场上绽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场舞甚至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比如,由民盟宝鸡市委发起的“宝鸡市激情广场大家跳”活动,已在宝鸡各市县开展了四年多。而在去年10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群星奖”还专门设置了广场舞比赛项目。

广场舞“热”的背后,是追求,也是记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