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0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澳大利亚——
针对移民的电话诈骗盛行
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澳通信和媒体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澳电话诈骗方式主要是提供免费旅游、谎称“中大奖”“政府退税”等,其中移民诈骗和南亚口音客服这两种电话诈骗方式比较流行。
随着在澳外国移民人数增加,出现了以移民为目标的新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移民部门官员给持临时签证的移民打电话,谎称其签证出现问题,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否则将被驱逐出境。澳移民局表示,政府不会致电要求支付签证费用,希望大家不要理会这样的电话。
澳大利亚人力成本高昂,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纷纷将客户服务电话设置在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就连记者本人也曾亲历过南亚口音客服电话诈骗。
俄罗斯——
内务部网站为防骗支招
本报记者在俄罗斯工作期间,手机经常会收到一些诈骗的短信,主要内容是:您的电话号码被选中了,发送“是”到一个四位数的短号码,就有机会成为富人,赢得100万卢布。当然,如此操作绝不会成为幸运儿。
由于手机用户多,即使100个收信者中只有1个顶不住诱惑作出回复,就足以保证骗子每天丰厚的收入了。而这种情况民众也很难举报,因为诈骗者的名称、短信号码以及内容都是可以改变的。
俄罗斯出现的电信诈骗术还有利用银行卡和设置钓鱼网站等。俄罗斯有专业部门负责打击这类犯罪,比如俄罗斯内务部就专门设有一个机构,称为K局,在其网页上详尽地介绍了高科技骗子的招数,比如信用卡诈骗、网上商店的骗局等,并提供实用的防范措施。
阿根廷——
“假绑架”诱使一对夫妻同时上当
本报记者在阿根廷工作一年来,收到最多的一类手机诈骗短信就是“恭喜你中奖一辆汽车”。用“中奖汽车”短信进行诈骗,是阿根廷手机诈骗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假绑架”诈骗最具南美特色。
近期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案件是,犯罪团伙同时诈骗一对夫妻,两人同时上当,各向诈骗团伙交了一笔赎金。大致经过是,女受害人贝尼娜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警长”的人打来的电话,称她丈夫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正被送往医院,贝尼娜惊慌中没有细想,就把她和丈夫米盖尔的姓名以及手机号码都告诉了“警长”。很快“警长”就“变脸”称已经绑架了米盖尔,要求“拿钱换命”。而同时米盖尔也接到电话,告知他妻子贝尼娜已经被绑架,要求交赎金。慌乱之中,这对夫妇一个开车到城北交了3000多美元,一个开车到城南交了7500美元。直到几小时后两人见面,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案,阿根廷警方采取了一些打击措施,但一般局限于金额较大的诈骗案,而且破案效果有限。对于手机短信类诈骗,有些服务较好的电信公司把群发的短信作为垃圾广告进行屏蔽,避免用户上当,但也有电信公司见钱眼开,大量发送垃圾广告,助长了诈骗行为。
(人民网华盛顿、东京、堪培拉、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19日电 记者吴成良、田泓、韩超、张晓东、范剑青)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20日 22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