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7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赵正永和《寻找巴金的黛莉》主人公黛莉的女儿赵健交谈 |
70多年前,著名作家巴金给一个文学青年一连写了7封热情洋溢的书信,收信人是女读者黛莉,作为一个热血青年,黛莉是巴金的忠实崇拜者,在巴金的精神感召下,她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道路,作家赵瑜据此7封书信寻找采访了在西安居住年逾90岁的黛莉,写成了一本《寻找巴金的黛莉》报告文学专著。偶然的机会,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利用工作之余读完了这本书,连夜给作者赵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在信中,赵正永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交流了对《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的看法,赞扬了赵瑜扎实的求实精神。他在信中说:“文学家也是洞察社会、凝练社会精神的思想家,能够用自己的作品震撼读者心灵、感染读者思想。”从小就热爱文学艺术,因为后来走上政坛无暇顾及文学,然而,在他的心底仍然蕴藏着一个振兴陕西的文学梦。因了这个梦,他才热爱文学呵护作家,显示了他广博的黄土地一样的人文情怀……
一、来到路遥纪念馆
2013年春日,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深入在陕北调研,繁忙的工作间隙,他来到地处清涧的著名作家路遥纪念馆。路遥,这位英年早逝却写出了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著名作家,至今热切地拥抱着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其著作成为长久不衰的哺育一代又一代读者成长的精神食粮。赵正永认真地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被路遥克服一切困难深入生活以及自虐式的创作精神深深感动,他关切地问道:“路遥一生写过多少作品,发表的占到多少?”当讲解员回答了他的提问,赵书记又接着嘱咐道:“当讲解员不光要学会讲解,更要研究路遥作品和精神。”是啊,赵书记说得对:一个作家,最为重要的就是作品,这就是作家对这个时代的最大奉献,也是其人生最为光耀的价值呵!离开了作品,作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赵正永书记动情地说:这次参观后很有感慨、很受震撼,进一步增添了我对“文学陕军”的敬意。参观纪念馆后,我一直和随行的同志讨论“路遥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至少有三点非常强烈:
第一,身处劣境、挑战苦难、自强奋斗。路遥自小家境贫寒,在农村务过农、在小学教过书,可以说没有任何背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在艰苦环境下不懈追求、顽强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超越,最终体现了人生价值、实现了人生梦想。
第二,把握时代、立于高端、感悟人生。路遥依靠艺术家的敏锐眼光和细腻笔触,品味时代、剖析社会、思考人生,创作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不朽著作,反映同时代人的生活,很真实、很亲切,很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穿透力、撞击力特别强。他一生中不背离时代,不厌弃生活,不脱离所处的环境、土地和人民,同时又站在历史的高端,彰显引领社会思想的责任。
第三,英年早逝、人才难得、关心关爱。路遥年仅43岁就因病去世,在短短21年的创作生涯中,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创作条件下,他笔耕不辍、勤奋写作,为读者奉献了数百万字的优秀作品。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文学陕军”的合影,包括陈忠实、贾平凹等,那时候他们都很年轻,精力旺盛、意气风发。正是他们的辛勤创作,才给陕西文坛留下了一部部扛鼎之作,为三秦大地扬了名、为全省人民增了光、为陕西发展添了彩。我们为路遥英年早逝而惋惜,更为“文学陕军”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路遥的早逝,呼唤我们要爱护人才,善待“文学陕军”。“文学陕军”的成就呼唤我们肩负继往开来的责任,使“文学陕军”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后起之秀层出不穷。
赵正永的话就像春风一样,鼓舞了全省文艺工作者的心。这些高瞻远瞩而又贴心贴肺的话语,又一次激励了“文学陕军”……
二、满腔热情的呼唤与殷殷期望
时隔不久,陕西省第六届作家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大家心里一直很盼望赵书记能来参加会议。果然不负众望,就在大家翘首以盼的时刻,没有警车开道,没有过多的陪同人员,赵书记悄悄来到了会场。热烈的鼓掌,表达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衷心爱戴,赵书记趋步上前,扶住老作家的手,嘘寒问暖,和大家拉起了家常。
赵正永回顾了文化史和文学史,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学史。他说,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浓厚的文学传统,诞生于此的诗经乐府传诵千古,汉赋唐诗树起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战斗和生活了13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掀起了革命文艺创作的新高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陕西省柳青、杜鹏程、王汶石、胡采、李若冰等一批优秀作家,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作出了《创业史》、《保卫延安》、《风雪之夜》、《柴达木手记》等享誉文坛的作品,确立了陕西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热情讴歌新时代、礼赞新生活,辛勤耕耘、精心创作,相继推出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一批源于现实生活、极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形成了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文学陕军”,成为当代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