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热爱文学 关注文学 圆梦文学

记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的文学情怀

2014年01月17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谈到“文学陕军”时,赵正永书记热情洋溢地说,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陕西梦”,同样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赵书记勉励作家要着重把握好三点:一要有正确的立场。立场问题是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搞创作,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始终把心与人民紧紧贴在一起,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二要有科学的态度。好作品都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华,好作家都应该是思想家。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更加突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强烈。大家在观察社会、思考社会时,既要拨开表象的重重迷雾,分清楚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表现出应有的视野广度和思考深度;又要坚持良心和底线,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正确的态度观点、积极的价值取向传递给人民,不断为社会发展集聚正能量。三要有艺术的思维。文学是通过潜移默化对人发挥作用的,其力量比宣传更有效、更持久、更有说服力。

赵书记话虽然不多,但是句句说在点子上,说在了大家的心坎上。

三、他为一本纯文学刊物《延河》解决了生存难题

《延河》是陕西的一份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创刊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以来,柯仲平、胡采、王丕祥等文学艺术家前后担任过主编,发表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刊发过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著名作家的不少作品,《创业史》曾经首发在《延河》上,还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张贤亮的《大风歌》等等,这些作品都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延河》哺育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陕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目前受市场化的影响,这份纯文学期刊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怎么办?赵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为了解决《延河》的经费问题,找到延长集团,动员他们支持这份具有辉煌历史的功勋文学期刊,终于解决了《延河》的生存困难。

“文学陕军”接二连三在全国赢得了广泛的盛誉,但是,“文学陕军”如何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劲头,继续走在全国文学的前列,就得有强大的政策和经济力量作为支撑。赵书记和省委、省政府想尽千方百计来统筹解决。这些年来,相继设立了陕西文艺大奖和各个门类大奖,用于表彰做出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同时,又设立了陕西文学发展基金,专门资助作品出版。前不久,陕西省作家协会要编撰出版《陕西文学60年》,省上拨专款予以支持。

记得还是在陕西省第六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赵书记多次提到要改善作家的生活和写作条件,他说,“文学陕军”是陕西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宝贵财富。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敬重“文学陕军”、善待“文学陕军”、呵护“文学陕军”,对他们给予政治上的充分信任、创作上的热情支持、生活上的真诚关爱。

四、继续“寻找黛莉”

当赵正永书记得知当年“巴金的黛莉”后来辗转来到西安,并在西安居住生活。他寻找线索,请人专门寻找到这位历经患难的文学老人的家,不幸的是,“巴金的黛莉”由于年事已高和身患各种疾病,于前些日子去世了……

他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难过,请来了“黛莉”的后代,询问了她母亲的身世情况,握着她的手说,对老人的病逝表示沉重的哀悼,并询问他们的情况。省委书记的殷切关怀与嘘寒问暖,使人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

赵书记寻找“巴金的黛莉”以及“黛莉”的后代,传递出一个巨大的人文情怀,这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和理解。是啊,文学曾经有过非常壮丽的时期,当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摇向上个世纪80年代,你看,在那个时代,文学是那么地红火,吸引了全社会的眼光。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是一个文学的年代——毫不讳言,在那个年代,一本期刊发行几十万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一部小说或者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散文,甚或一篇迸发着锐气的文学评论,都可以名满天下。文学,充当了认识和了解社会的镜子;文学,在指引着人们前进……可是,随着全球经济大潮的席卷,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经济、消费领域,文学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被边缘化了,逐渐被冷落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省委书记却热情地呵护文学,这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呵!

赵正永书记告诉笔者,陕西的文化很厚重,尤其是在文学方面出了杜鹏程、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还要不断发掘新人、年轻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文学的义务、责任和担当就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设计对未来的梦想,也不断地调整梦想,竭力寻找和创造更好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文学的力量。陕西是文化大省,在全国的文学地位必须保持,“文学陕军”必须继往开来、发展壮大,这是陕西的责任,是陕西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责任。面对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赵书记告诉记者:“文学陕军”:一是作家要有正确的立场、科学的态度和艺术的思维来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关学创始人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陕西的作家都是文化精英,也应该有这样的志向和胸怀,用手中的笔来促进民族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二是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创作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找准源头、夯实根基,使作品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三是真正的作家,就具有高尚的价值追求、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高洁的人格品质,应该是一个纯粹的人、崇德笃学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立)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