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轩
有人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需要足够多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何尝不是如此?2013年,全国和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接连召开,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撑腰打气,全战线顺应大势自我成长、紧跟大事着墨发力,攒足了“雪”、延长了“坡”,助力龙江加快发展的“雪球”越滚越大。
理论学研“风劲潮涌好扬帆”
用思想照亮前行之路,用理论滋润幸福之花。汇聚强大的精神智力资源就是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田沃土”。
笃学惠泽龙江。勤学苦研的多了,懒散消极的少了;深入一线服务发展的多了,浮在上面高谈阔论的少了。“多”与“少”的转变正是全省深化理论学习的缩影。以涌现的学习型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员等4类108个标兵为引领,各地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改进工作的措施。15万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理论知识网上测试,学理论,强本领。积极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全省县(市、区)级宣传干部异地培训班开阔思路、拨灯点睛。
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省委中心组《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坚持稳中求进 推动创新发展》,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等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求是刊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获中宣部课题立项。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经验交流会“三会合一”的现场会模式,被省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确定为精简会议典型案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标106项,获得资助2015万元;在国家社科专家增补中,我省6位专家当选国家大评委,全省社科规划各项指标均创历年最好。
“精神盛宴”摆上“群众餐桌”。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省委宣讲团深入基层析事明理、寓教于谈,60余场报告会简单处见精彩,通俗中显深度。“龙江发展讲坛”成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掌握政策、提升素质的重要平台。“龙江讲坛”现场听众累计突破15.5万人,成为没有门槛、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在鸡西,市县乡三级联动,讲理论、讲形势、讲政策“三联三讲”活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一碗碗“理论大碗茶”让群众爽口解渴。
新闻舆论“荆野匍伏接地气”
“宣传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找准宣传角度,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2013年3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上任伊始,就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为新闻宣传的“大合唱”定调调音。
新闻的主场在现场。聚焦伟大奋斗,置身火热实践,呈现精彩龙江。在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省直主要新闻媒体 “身子往下探、眼睛往下看”,在生动的发展实践中体察伟大变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主题宣传记录社会改革发展,见证龙江时代进步。“抓项目 促发展”、“大经贸 大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沿边开发开放新机遇”等专题报道做强主流舆论、凝聚强大共识。黑龙江日报系列新闻评论《奋力开创龙江加快发展新局面》,得到省委充分肯定。
1951年以来最大、1984年以来最大、1998年以来最大、超百年一遇……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农田被毁、村庄受淹,30多万受灾严重群众被迫转移。在重大事件面前,主动设置议题,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地展开抗灾救灾报道,架起精神支柱。无论是在抗洪抢险大堤的决战现场,还是在炎炎烈日下,哪里有汛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新闻人的身影。2600余篇(条)报道坚定了人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勇气。也是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降雪,波及全省大部,影响生产生活。在那些飘雪的日子,适时组织现场采访,文字里、镜头前流淌出的奋战、坚守、互助、雪趣,一次次讲述着“黑龙江,这个冬天并不冷。”
龙江好声音激情唱响。找准新闻点、巧用结合点,主动对上报送有营养的新闻。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粮食生产增收等内容,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央视《新闻联播》4集连发《黑龙江现代农业改革试验见闻录》,再现农业改革进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累计刊(播)发我省稿件18000余条。省电台连续五年获央广新闻报道“十强”殊荣,省电视台连续四年获央视优秀供稿单位荣誉,东北网荣获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佳品牌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