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昌荣
2014年01月13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多,资金量大,项目预算往往水分不少。这些“水分”该怎么挤掉?2011年12月,河南濮阳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为政府投资项目“瘦身”。两年来,审核、监管项目794个,代建项目32个,审减节约资金22.17亿元。
政府投资项目是如何“瘦身”的?22亿的政府投资是怎样被“砍”下来的?
寒冬,河南濮阳市某处政府投资项目垃圾外运现场一份71余万立方米、运距12公里的垃圾外运送审单,经市投资办一天半的GPS测量和实地踏勘,垃圾量被“砍”到了5.7万立方米,运距最终被确定为5公里。卡车载着建筑垃圾呼啸而出,相关单位领导干部被通报批评。而这,只是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每天正常监管工作的一个缩影。两年来,他们已经审减节约资金22.17亿元。
政府有了投资办
整合三家机构监管立项到验收
从2009年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资金5亿元,到2013年前三季度就超过60亿元,濮阳市的发展在提速。但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超规模、超标准、超预算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濮阳市委书记段喜中说,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额度大、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监管缺位,是腐败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灾区,也极容易导致“高楼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濮阳市投资项目新机制的核心就是“政府投资办统一管理”。以前,政府项目从立项开始,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各管一段,项目立项后,设计环节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违规变更签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超支现象很普遍。为解决这些问题,濮阳市将原来承担政府投资不同职责又相互联系的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发改委工程咨询公司、住建局城市建设投资工程管理中心三家机构进行整合,全部集中到政府投资办。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招投标、项目变更、资金支付、预(结)算评审,到工程验收全程进行监管。
“感觉现在腰板真的挺直了!”濮阳新区某路网项目中标公司的李老板感慨。前段时间,审计部门帮他要回一笔本不用支付的保证金,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过去,由于缺乏监管,通常是项目单位“一家独大”,霸王条款常有,小公司吃亏只能忍气吞声。按新机制运行,审计部门对新区24个路网项目招投标审计,发现5个标段被项目单位强制缴纳履约保证金,项目单位违规行为被立即纠正。在新机制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全程介入,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监督,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既能节约钱,又能干好活。”谈起投资办的工作,有12年工程预决算审核经验的老专家李现培感慨颇多。他说,新机制实施前,在评审工作中,主要是看项目单位申报的施工图评审,避免不了有些片面性。新机制实施后,突破了以往就图审图的传统模式,从设计、施工甚至签证变更都能参与管理,非常直观的就能看清有没有弄虚作假。在施工现场测量中,为了提高项目评审的准确度,他们采用GPS等高科技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手工测量精确度不高而带来的误差较大问题。
“投资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把投资关,当好政府的‘抠管家’。”濮阳市长赵瑞东要求。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