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四天三夜,记者零距离观察——

民生调查:女大学生宿舍探就业

记者  胡雅婷

2014年01月13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冬日,西安雾霾。

记者走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以这家三本院校为样本,调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四天三夜的相处、两夜的共眠,记者与同学们零距离话就业、聊困惑,见证他们的就业故事。

【第一天】

“就想混个文凭,工作家里有安排”

通过朋友的弟弟的同学,记者联系上邢宇,华清学院国贸专业2014届毕业生,想找他和他的同学聊聊就业。

下午5点,华清学院107教室,我们见面。空荡荡的教室是原来的旧厂房改造的,暖气很不给力,丝丝的寒意往脖子里钻。

“来得不是时候。”这个穿着整洁、略显腼腆的男生对我们说,“昨天刚刚期末考试结束,很多同学都回家了。”

教室冷,去学校的咖啡馆,点上一杯热巧克力,邢宇再次强调:“不该这时候来,现在都没什么招聘会了,男生三十来个人,基本都回家了,走得只剩下五六个了。”

据他说,国贸专业125名应届毕业生,大约20人签约,签约的男生约有5个。

“我们三本院校,你也知道,学费不便宜,不少人来这里就是想混个文凭。至于工作,很多人不着急,家里有安排。”

邢宇所谓家里的安排,是一家大型建筑类国企招标采购岗位的工作。“夏天我去那儿实习过,在郊区,天天碰灰吃土,不到一个月我就走了”。想去证券公司的他正在犹豫要不要接受家里的想法。

不管是否接受,家里的安排还是很好的后路。“我女朋友也是学国贸的,她爸妈都是公务员,家里想让她考公务员,所以她现在也没怎么找工作。”摩挲着手中的杯子,邢宇说道。

翻看邢宇的微信相册,这个男孩写下了一句:“睡下是一片孤寂,醒来是满眼混沌”。

能不能帮着找个女生聊聊?我提出。

“女生那边我不熟,你自己去宿舍碰碰运气吧。”晚上近9点,在邢宇的指点下,我带着调查问卷,走进了女生宿舍楼。

白墙、木门、水泥地,国贸专业15间宿舍,6个人一屋。夜晚的走廊里,有的宿舍一直黑着灯。打听之下,一考完试,宿舍姑娘全体撤离,进入求职冬歇模式。

【第二天】

“宅在宿舍,连招聘会也不怎么跑”

晚上9点,在邢宇女朋友张雅的帮助下,我又一次来到了女生宿舍。

和张雅的舍友们寒暄了几句,说了说找工作的事儿,“我们宿舍最不着急了”,嬉笑间,4个姑娘互相望了望。她们中3个在必胜客打工,一个在做销售兼职。

我问:“本来联系了你们专业的另一个女生,她回家了我可以睡她的床铺,和她的舍友深入聊聊就业的事儿,但她舍友现在不同意,我宾馆已经退了,能不能在你们宿舍借宿一晚?”

张雅指了指在床上打游戏的一个女生,摆了摆手。微胖的小姑娘缩在床上,一直没有参与我们的对话,专注地盯着笔记本电脑,不停地按动鼠标,键盘敲得啪啪响。过了一会儿,她起身下床,砰地一声把门摔了。

“她工作也不找,课也不怎么上,天天打游戏,以前也不是这样的。”张雅小声嘀咕着。

看着我为难,一位岁数大点的姑娘说,“我去321宿舍帮你问问,她们宿舍3个人都回家了。”在她的协调下,321宿舍的姑娘答应了。

321宿舍,三上三下6张床,挂着花花绿绿的床帏。宿舍里3个回家,3个留守。我住到了一张靠窗的下铺上。

宿舍6个姑娘都在找工作,目前只有徐青找到了。

徐青坐在下铺熟练地织着围巾,一上一下,黑白相间的围巾已经到了最后的收针的阶段。摆弄着围巾,她显得挺轻松。

“给男朋友织的?”“不,给弟弟织的。”

利落的短发,黑色的帽衫,这个宿舍里唯一找到工作的姑娘来自外省农村,她已经签了一家外地的房地产公司。

“找工作,她们一点也不着急,经常宅在宿舍里,偶尔找一下,连招聘会都不怎么跑。”说起回家的3个舍友,徐青偏着头笑了笑。

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