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雅婷
2014年01月13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三天】
“在西安学国贸,没几个单位招”
起床、刷牙、洗脸、带暖宝宝……即使轻手轻脚,有些年头的宿舍门还是吱地一响。宋琳准时出门,去北郊的华南城做兼职。尚在睡梦中的我被她的声响弄醒,看一眼手机,早上7点半。此时,上铺的徐青和对床上铺的王雯,正睡得香。
9点,徐青起床去参加社团的聚会。看着已经醒来的我,她压低声音,“你再睡会,我先走了。”
11点,王雯起床。我和她一起去洗漱。
掬一捧冷水,浇在脸上,冬天的自来水,指缝里都透着寒意。习惯用冷水洗脸的王雯开始吐槽:“我们专业找工作,就是一个字,难!”
长长的头发做过离子烫,扎了个精神的马尾,王雯抹了点隔离霜,开始画眼线。站在镜子前的她向我念叨,“当年就是听着国贸这个专业挺洋气,才报了,就是选错了。我要是在广州、深圳学这个专业还差不多,在西安学这个,没几个单位招。”
在西安上学的还是本省同学多,大多还是想留在本地工作。挽着我的手走出校门,王雯说起了她的求职经。跑了几场招聘会,网上投了30多份简历,已经摸出一些门道的她发现,在西安没几个单位招国贸专业,能投的岗位基本就是房地产销售。
王雯愤愤地说,“销售不限专业不限学历,现在我简历通过的都是房地产销售,但是我们学校也有市场营销专业,我们没他们学得精。”
晚上8点半,宋琳回到宿舍。
“华南城在搞展会,我替一个台湾老板卖茶叶,一天一百块,我们专业十来个女生都去了。”脱鞋上床、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宋琳窝在床上,“我在那站一天,从9点到5点半,中午只有20分钟吃饭的时间,老板还特小气。”
宋琳的展台正对着门口,穿了3条裤子,两双袜子的她还是冻得够呛。当问到兼职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正经找工作或者找一份与工作相关的实习时,倒上热水,拿脚尖试了试水温,缓过劲儿来的她泡着脚,舒展着每一个脚趾头:“我对实习不感兴趣,就是不想去实习。现在也没什么招聘会了,找工作也就不着急了。”
【第四天】
“我也不想卖楼,但只能干这个”
早晨7点半,宋琳一如既往出发去兼职,今天又一个同专业的女生加入了她们兼职的大军。
9点多,徐青已经醒来,她倚在床上,我们小声聊了几句。
“好多同学找工作挺不着急的,你怎么想?”
“不着急的都是有后路的,家里有关系的,或者想着毕业前随便找找,反正就是找个活干嘛。”
“你已经找到工作了,你是不是比较积极的?”
“算是吧。你也知道我家是农村的,弟弟没读高中,在家做事,我得挣钱养家。”
正说着,徐青下床来,把她的简历递给我一份。满满两页,社团活动到学习情况,特长优势到个人评价……应有尽有,但实习经历的缺失始终是这份简历的遗憾和硬伤。
“怎么没有去实习呢?实习对找工作帮助不大吗?”
“帮助当然大,但找个好实习太难,能找到的很多都是家里安排的。”徐青有过的几次实习申请都以失败告终。
华清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学校统一安排实习或者有签约的实习基地,而徐青和同学们则没有这样的机会。
中午11点,我和徐青挥挥手,静静地道别,轻轻地走出321宿舍。
冬日的中午,在校园里转悠。走进招生就业处,玻璃橱窗里,2691这个数字,显示着2014年应届毕业生的总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列在表格的最下端,125人的毕业生数,在全部24个专业中排名第八。
华清学院的校门外,一片老旧建筑正在拆除改造,一片新的楼盘正卖得火热。不由回想起了昨天吃饭时王雯的一句话“我也不想干楼盘销售,但最后发现不是你想不想干,而是你只能干这个。”
(文中所有采访对象均为化名,宿舍门牌号做了技术处理,本报记者姜峰参与采写,赵苏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3日 13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