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革元年”改变中国经济生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以来,国务院已取消下放几百项行政审批事项,一系列举措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改革带来‘一箭三雕’的好处。”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0%,促进了经济增长;新增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增长势头最猛,促进了结构调整;新增就业120万人,促进了民生改善。
大刀阔斧职能转变、自我革命简政放权的同时,更多的市场化改革步骤密集推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使民间资本的市场能量得以强力释放;建立自贸试验区,使外贸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小微企业暂免增值税和营业税,使市场主体减轻负担、快步前行;铁路工程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民间资本开放,优化投资结构激发新的活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权力芝麻一样小,责任西瓜一样大”,这是一些基层干部的抱怨。地方层面承担了诸多支出责任,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财税支配权利,权责不对等的矛盾让“土地财政”成为“救命稻草”:土地出让金“高悬”,被指为高房价“罪魁”。
“支出责任本身的内涵是事情谁来办,钱就由谁来花。”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支出责任清楚了,财力与事权才能相匹配;理顺事权,地方政府才能不过度依赖卖地收入。
财税改革不仅关乎国家财力,更关乎千家万户的钱袋子。上海财经大学税务专家胡怡建教授说,税改第一步是解决所得税的问题,第二步是消费税的问题,对消费税的差异化税率和选择性征税重新划分,让富人承担更多税收,第三步是改革财富积累过程中财产税的问题,第四是解决最终死亡时财产转移的遗产税。
为了转变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税改正有序推进。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下一步将推进消费税改革,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进一步发挥消费税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力度。
“私人飞机等奢侈品如果纳入消费税范围,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国内外的价差。”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说,一些新纳入征税范围的奢侈品可能涨价,而那些划出消费税范围或税率下降的进口消费品,企业却并不一定会把这部分优惠让给百姓。因此调整还是应分步,考虑老百姓的购买力。
《决定》还指出,未来将坚持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等。
“上游增税会对下游和终端造成影响。”胡怡建说,石油煤炭征收资源税,对交通、用电影响明显。虽然价格可能上涨,但是资源开发地主要是中西部,使用地是东部。征收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税收会增加,相当于加工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为中西部的资源消耗“埋单”,这些税收利益也会广泛惠及老百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之“魂”的同时,多个中央级别的会议对未来土地制度改革做出明确规划,要求“试点先行”。一些地方逐渐放开了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限制,不少农民开始从土地流转中获益。
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认为,2014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中央尤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粗放发展模式注定会被摒弃。近期,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未来,“碧水蓝天”的城镇化才是我们的方向。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导刘奇说,人们曾经被城市五光十色的美景所陶醉,“城镇化就是工业取代农业、城市取代农村”的观念正在膨胀,观照“乡愁”,重新审视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澄清了人们关于城镇化的这一误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