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心城市与“大市场”共成长

——来自湖北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报道(上)

2014年01月07日09:01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中心城市与“大市场”共成长

  商贸物流引擎

  武汉市民梁越在网上开了一家鞋店,每天都能卖出150多双鞋。去年4月,他推出了以店名命名的自有品牌“班罗尔”,与厂家合作生产皮鞋,并将鞋卖到了美国。梁越做着服务业,同时也“被服务”着。

  梁越的实体店从汉正街搬到了汉口北皮鞋城。现在,汉口北市场群正取代汉正街,成为中国最大内需消费品交易平台和中西部市场桥头堡。市场群已建成面积840万平方米,开业面积610万平方米,引进商户6万户,商贸物流总收入800亿元。

  离汉口北市场西边的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正为武汉的产品走出国门提供服务。2014年1月1日下午,一辆货车驶入保税物流中心,数小时后原封不动地开出来,这看似简单的一进一出,其实在“境内关外”的保税物流中心已完成了出口与进口。

  “以往企业出口产品需绕道上海、深圳等地报关,实现就近报关后,我们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一半。”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天马电子一样,湖北、安徽等周边10省市100多家出口企业在这里实现了“货通天下”。

  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还与天河机场实行港区联动,将空港功能延伸到保税区,实现了货物的快速通关。DHL、美国安博等国际企业纷纷抢滩登陆,顺丰速递、德邦物流、盛辉物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接踵而至。一条中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物流通道已经形成。

  现在,汉口北市场群和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所在的黄陂区、东西湖区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大临空”。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一区域“晋升”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内将以航空物流、空港加工业、临空经济、市场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打造武汉北部现代化新城区。

  东部沿江地区也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大临港。2014年1月2日,武汉新港阳逻二期集装箱码头上,桥吊起落有序、集卡往返穿梭。“如今,平均每天1500多个集装箱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副经理孙昌国告诉记者,随着“江海直达”航线的保障和提升,武汉新港的货运集散能力越来越强,吸引力越来越大,目前已为长沙港、重庆港、泸州港等港口提供中转服务。“平均每天有10多个班次从这里中转发往下游。”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未来5年,武汉将以铁、水、公、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以“大临空”和“大临港”为平台,构筑三层商贸业物流服务圈,包括以重点连锁企业内部的城市配送为主,覆盖“武汉城市圈”的“1小时城市物流配送圈”;以武汉为中心,立足全省,面向华中地区的“6小时区域分拨物流圈”;连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及中西部经济发展区,建设全国商贸货物采购和分拨转运中心的“24小时城际物流圈”。

  市场平台辐射

  “十里帆樯依市立,两岸灯火彻夜明。”拥有3500年历史的武汉,自古就商贾云集,到明末清初,已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保持了近百年的繁荣。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各地经济的异军突起,武汉的传统优势遭遇全面削弱,其经济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也随之塌陷。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给武汉带来发展新机遇。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武汉的定位:“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不仅肩负着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更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用市长唐良智的话来说,“如今,中部崛起的最大动力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低成本要素、高效率流动的大市场。”

  据统计,2012年,武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7061多元,但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却超过3.1万元。省委财经办巡视员梁亚莉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全国都是少有的。武汉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至少有一半是外地人消费的,反映出武汉内需市场具有强烈的辐射力和凝聚力。”

  武汉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素有“货到汉口活”之说。这座因商而兴,以商而盛的城市,“大市场”汇聚的大量人才流、货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正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强劲动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兴,市场活。眼下,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正在武汉先行先试。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资本市场改革搭建了平台。“新三板”扩容,武汉进入首批梯队,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武汉4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11家要素市场首批通过国家清理整顿,为中部首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主导的创新等业务,武汉也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已有2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了后台服务中心,数量与北京、上海比肩;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数量均居中部首位。

  在加快布设中部金融中心的同时,武汉着手探索开展碳排放交易、航运交易、药品交易、文化版权交易、林业资源交易、水资源交易等新型要素市场的建设,以及区域性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担保拍卖市场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支撑中部崛起的各种资源要素已经开始在这个新型平台上流动。

  依托金融资本和各种交易平台,武汉正在建设一批千亿元级、百亿元级的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城和综合批发市场。伴随这些市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在不远的将来,武汉就会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的商品价格形成中心。

  为了适应这些新角色新使命,武汉已经开始实施“全面提速服务业升级计划”。201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400亿元,同比增长10%。到2016年,武汉将基本建成全国时尚品牌消费中心、中部地区购物中心、全国商贸物流之都和中部国际贸易中心。一个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平台将为中部崛起输送源源不断的“血液”。(采访组成员:张小影 马立群 魏劲松 郑明桥 魏永刚 潘笑天 执笔:魏劲松 郑明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