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 政 刘志强
2014年01月06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年岁末,电信业一项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尘埃落定。12月26日,11家民营企业获准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这意味着,基础电信领域终于敞开了曾长期向民间资本关闭的大门。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经营者手中购买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这类企业不自建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只是租用基础运营商的网络,又称虚拟运营商。
眼下,刚见证了破冰之举的虚拟运营商,对未来充满着期待。京东踌躇满志地喊出,力争5年内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阿里巴巴也表示,要做最成功的虚拟运营商。初来乍到的新人们,会如何使尽全身解数,以俘获消费者芳心?它们的加入,将在原本相对平静的电信业掀起怎样的波澜?一切,都还未知;变化,已悄然开启。
试点多是对电信市场较熟悉的电商、渠道商
熟面孔扮演新角色
在国际上,虚拟运营早已不是新鲜事。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介绍,虚拟运营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90年代的欧美国家达到高峰,目前已成为一种常态,用户规模占市场份额的30%左右。
在我国,三大基础运营商历经多轮资产重组与软硬件革新之后,已经拥有领先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在此背景下,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可为电信行业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2012年6月,工信部出台相关意见,明确了鼓励民资进入的八大重点领域。其中头一项,便是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一年半后,首批试点民企终于浮出水面。
阿里巴巴、京东、天音、乐语、迪信通、巴士在线……遍览首批11家民企,不难发现,他们过往虽未曾涉足基础电信,却也都是电信市场上的“熟面孔”。具体来看,他们或占据着实体销售渠道,或占据着电子商务渠道,或手中握有庞大的客户市场,这些因素都有助快速适应“新角色”。
“阿里巴巴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互联网公司,手里有大量具备消费欲望和能力的用户;再者,淘宝本身已是运营商重要的销售渠道。”阿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公司此次成功拿到牌照,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就此分析道,“我们还在研发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与虚拟运营牌照有着天然关联,能结合起来做很多文章。”
说起京东涉足移动转售的优势,京东集团副董事长赵国庆分析道,目前京东已积累超过1.4亿的用户,年龄层集中在23—45岁,与手机消费群体契合;此外,“京东还是中国最大的手机零售商,拥有强大的物流配送网络。”
网络电商之外,迪信通、乐语通讯等实体渠道商也在首批试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全国26个省份拥有2000多家门店的乐语通讯公司便是之一。此前,乐语一直在与基础运营商合作代理业务,帮助他们发展客户。“现在从代理变为转售,最大不同就是品牌、号码段、客户都成了自己的。”乐语通讯高级副总裁赵健相信,依托其现有资源很快就能把转售业务做成功。
根据试点方案,虚拟运营商可以通过自有品牌开展包括移动话音业务、短信/彩信业务、移动数据业务等在内的移动通信业务。理论上讲,他们拿到批文后即可开展业务,但当下还得做些准备,比如建立客服系统、计费系统等。京东、乐语等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其转售业务正式上线时间,约在今年5、6月份。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