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告别粮票20年 从短缺到充裕

记者 王珂 成慧 杜海涛

2013年12月24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年前,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早晨7点多,北京市朝阳区一家金融企业的员工李伟,来到单位附近的一家餐厅。包子、油条、豆浆……在享用了一顿颇为丰盛的早餐后,李伟付给老板8元钱。

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一幕,20年前却完全不同:想要吃上一顿热乎乎的早餐,可能要早早地起床,拿着粮票来到早餐店门口排队。由于粮票不多,为了一家人都能填饱肚子,自己只能少买几样……

20多年前,我国还处于凭票购物的年代。粮票、布票、肥皂票,见证了当时商品短缺的窘境。城里人吃饭穿衣也要凭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蛋票,限量供应。要想结婚买个手表、自行车,更要找票证。“吃什么”,是老百姓一天生活的重大主题。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聚集在一间茅屋里,为了填饱肚子按了红手印,迈出了中国粮食改革的第一步。1982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此后,我国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解放了生产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1984年,深圳特区放开粮油价格,1988年,率先放开食油经营;1992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取消粮簿。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正式写进国家《宪法》。当年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种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20多年来,我国农业产品产量跃升至世界前列,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为增强,实现了从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实现2004年以来的“十连增”,连续7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水平。充裕的农产品供给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质的提高。

如今,放眼大街小巷,商品琳琅满目;走遍各大商场,服务花样百出。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如今的年轻人更追求品牌、个性化消费。过去人们习惯“勒紧裤带过日子”,现在消费者敢花钱、会花钱,享受多样消费带来的生活乐趣,消费全面升级。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