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收入虽高供楼占四成 牺牲享乐换子女教育

新闻分析:香港中产 表面风光内心苦涩

记者  王  平

2013年12月19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压力重重忧虑多

香港《南华早报》日前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香港中产的幸福感低于内地中产。多数受访港人表示,他们工作太累,报酬太低,这让他们在生活诸多方面表现出悲观情绪。

这项名为“中等收入群体生活质量研究”的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沈阳、武汉及香港24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只有40%的香港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幸福,而在上海和北京,这一比例达到70%。

香港中文大学学者马岳说,这一调查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香港的幸福感低于世界大多数地区,香港是一个压力极大的城市,在这里生活很辛苦,许多人对生活水平和空气质量感到不满。”

除了对楼价、通胀、空气质量的忧虑,香港中产还对子女的前途充满忧虑。香港一家机构日前以电话访问了逾1800个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结果发现,收入高的群体,对下一代的前途更悲观,认为会比自己一代差。 

52岁的吕先生是一间小型企业的老板,近日正忙于为儿子升中学四处打点。他坦言,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令年轻人自主能力比自己一代差,他对自己儿子的前景感到忧虑,“上世纪80年代我还可以创业,做小企业的老板,但我觉得我儿子将来就不一定能做到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中学生只要有一样课外活动就够了,但现在却是越多越好,还要会乐器才算勉强合格;就算考上大学也不能确保找到好工作;公司除了要求高学历,还要求有其他技能……中产父母们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

大把交税回报少

香港中产另一个难处,在于他们正好是“付出多而得到少”的阶层。在香港超过360万的工作人口中,60%的人无需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而37%的交税人口中,大部分为中产人士。香港约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请经济适用房。而中产的收入刚刚超标,住房问题完全要靠自己打拼解决。

在医疗保障、社会保险、教育以及财政“派糖”方面,中产也常常是“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受到特殊照顾,处在“大把交税看不到回报”的境地。比如A先生,现在每年交税约8万元,相当于一个半月的收入。他期望港府可提高免税额,以减轻中产的负担。

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产人士正着手移居外地。根据香港保安局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较去年同期上升8.3%。根据台湾地区移民机构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香港移民到台湾地区居留的人数,半年内增加了5倍,到今年9月,暴涨到632人。

分析人士指出,台湾地区正成为港人移民的新兴地。当地特有的小吃、低物价水平以及浓厚的人情味,都让港人十分向往。与此同时,相比其他移民国家和地区,港人到台湾地区的移民门槛最低,只须在当地银行存款500万元新台币满指定年期,就可提出移民申请。

上一页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