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乐文
2013年12月19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思路
不能只是乡镇名义上的变更,将以移民搬迁为契机解决遗留问题
撤并乡镇,减法做得迅速,却也滋生了乡镇如何撤并、人员如何分流、机构如何改革等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些坎儿跨不过去,即便做了减法,效率也未必增加。
“经过几番研究讨论,筒车湾镇实行竞聘上岗、提前退休、调整职务的办法进行人员分流,引入竞争机制,因职选人,让干部队伍精干起来。”贺海宁说。
这样的减法,带来了增效。雷明星回忆起当年开会的“阵容”:“没有合并之前,开个大会要一百五六十人,住宿难安排,经费也高。撤并之后,开会只要七八十人,工作效率更高,也方便管理了。”
老镇长回忆说,以前村干部都被戏称为“一包烟干部”,因为工资待遇低,平均一天只有7块钱,只够买一包烟。撤并之后精简了乡镇机构和公职人员,加之政策的保障,情况才稍有好转。
撤乡并镇,陕西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着眼于陕南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的特点,2011年7月1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办法》要求,在陕南移民搬迁中,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举措不仅主动尊重自然规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成为了消除撤乡并镇后遗症的“解药”。
“并村不并户就没有实效!”贺海宁分析道,如果较为偏远的住户不搬迁,那么撤并的乡镇只是名义上的变更,百姓依旧分享不到改革的成果。
撤乡并镇要想加速起航,在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外,还需把移民搬迁作为新抓手。二者结合方能达到撤乡并镇的真正目的,促进城镇化建设,让群众脱贫致富,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19日 11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