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三中全会后中国金融改革新蓝图

2013年12月17日10: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三中全会后中国金融改革新蓝图

金融改革开放路线图

《决定》确定了未来金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从整体来看:首先是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其次是金融要素领域的改革,再次是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

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前提,如果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滞后,金融要素领域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就很难推进。金融机构基础行为不改变,利率市场化等要素改革就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效,难以实质性突破金融垄断,难以明确界定金融与政府的关系。

具体到某一项改革,《决定》也确定了路线图,如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应从放宽准入入手。与此相应,必须建立地方性金融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在此之后才能实行利率的全面市场化。

长期以来,对于金融开放的路线图有着不同的看法,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究竟孰先孰后,次序如何安排?实际上,次序是一个时点性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宏观条件,次序或有不同的最优解。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开放次序的设计和安排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决定》描绘了金融开放的路线图:第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第二,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第三,上述基础上,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决定》提出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未来七年的改革目标,也表明中国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的金融改革将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

核心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三次提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金融改革的方方面面无不与市场化密切相关,都是市场化改革的具体体现。这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金融改革核心问题。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心与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破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垄断导致金融市场的扭曲,改革就是要打破政府对金融资源的过度垄断,减少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行政干预。

二是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长期以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与规模管制,导致国内金融市场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深化改革,就是将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向市场真正放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如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放松资本管制等,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三是将市场运行纳入法治的轨道。当前中国的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少数地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的随意性很大,程序不规范,抑制了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出现一些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这都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予以解决。在市场化的法规体系下,政府应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保证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