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12月16日08:41   来源:《求是》

原标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三)以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为突破口,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采取有力措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努力用合理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这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确保完成。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抓主要领域,盯重点企业,实施重大工程。要加快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效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切实把能效提上去,把排放降下来。深入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污染源治理行动,继续推进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二是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我国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着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重点推进高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处理,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同时继续发展海水淡化和利用。

三是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要建立健全覆盖勘探开发、选矿冶炼、废弃尾矿利用全过程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所有环节的生产企业自觉节约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

四是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必须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科学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健全用地标准,从严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力度清理闲置土地。强化用地节地责任考核,切实做到节约每一寸土地。

(四)以加强污染治理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当前,大气、水和土壤等突出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治不行、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重点突出、重拳出击、重典治污、力求实效。

一是坚决治理大气污染。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及时研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国务院专门部署这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的治理措施更严、政策力度更大、目标设置更高,并与六个省区市政府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把环境治理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同创新驱动发展结合起来,突出抓好重污染城市治理、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冬季采暖期污染管控等重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治理污染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新路子。要密切跟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督促各地落实目标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当前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加强协调联动,特别是北方地区要做好应对冬季极端污染天气的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总之,我们要下大决心,尽最大力气,狠抓落实,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

二是大力治理水污染。我国不仅存在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而且污染型缺水也较严重。要加强饮用水保护,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准保护区及上游地区的污染源,强力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和恢复,不断改善饮用水水质。要积极修复地下水,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强化源头治理、末端修复。大力治理地表水,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和工业污水的排放标准,对企业污水超标排放“零容忍”,继续加强对重点水域、重点流域综合治理。

三是加紧治理土壤污染。土壤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要着力控制污染源,严格执行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抓好现有重污染企业达标排放的同时,对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实行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禁止新建有色金属、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要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搞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管理,经评估认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污染地块要及时治理,防止污染扩散。调整严重污染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休养生息。

四是切实保护生态系统。良好美丽、功能强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降低经济活动强度。要大力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为主体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我们必须抓紧研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长远规划,狠抓任务落实,确保如期兑现承诺。同时,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