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赵克志:法治是实现贵州同步小康的基础和保障

2013年12月11日09:38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法治是实现贵州同步小康的基础和保障

(二)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人民群众相结合

做好普法工作,必须坚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积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群众感到学法有动力、守法有成效、用法有收获。一是注重紧扣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各部门广泛宣传城市规划、承包地留转、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国企改制以及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群众权益。针对全国范围内地震和我省干旱、凝冻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普及应对自然灾害的有关法律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2008年我省“瓮安事件”发生后,针对该县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的情况,积极开展违法青少年帮教挽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二是注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各地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花灯、相声、小品、快板、民族歌舞中,通过建立QQ群、微博普法平台,举办法制灯谜会、有奖竞猜,以及制发普法挂历、信封、扑克牌、环保袋、纸杯、电话充值卡等,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注重在服务中提高普法实效。各地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建律师服务团进工业园区、进社区、进村寨,结合开展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活动,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真正人对人、面对面、心连心、手拉手地做好普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营造法制环境相结合

法治精神包含善治、民主、公正、和谐等要素,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法则自尊,守法则自重,用法则自信。法治建设最基础的任务就是普及法律知识、凸显法治人文关怀。要继续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切实为普通百姓提供基本法律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期待,广泛发动各界力量参与法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实现贵州同步小康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一是坚持着眼长远。要把法制宣传作为事关同步小康、人民幸福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各级政府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大局之中,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和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汇各方之长、举社会之力,不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有力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更新工作理念,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式和渠道,在全社会不断蓄积正能量,让老百姓真正“不怕事也不惹事”,有效防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判和非法干预。要探索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考核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实现由“软任务”到“硬指标”转变;要不断探索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普法工作机制,才能真正由“独唱”到“合唱”转变;要紧跟时代,勇于争先,大胆运用新技术、新媒介开展法制宣传,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三是坚持注重结合。建立健全学法用法考核、依法决策问责等长效机制,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为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要把普法依法治理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与加强执法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把普法的过程作为深入群众、服务社会的过程,努力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推进依法治省相结合

法治贵州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完善地方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普法教育、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途径,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整体推进。今后,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我省地方性法规体系,及时清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现实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使我省的地方性法规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依法决策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等,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三是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健全完善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机制,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正正义。四是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制观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五是深化法治城市和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法治贵州建设是全面小康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我们要共秉法治精神,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法治贵州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不断向纵深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让全省各族人民在法治轨道上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共同迈向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