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琼派武术 声震南洋

易宗平

2013年12月02日09:56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琼派武术 声震南洋

  新加坡 光武国术团

  77载风雨路

  在新加坡,有一个走过77年风雨之路仍巍然屹立、光彩夺目的琼派武术团体———光武国术团。

  1936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秉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尚武精神”,南京国民政府将传统武术上升到国术高度,多个国术馆、国术团相继在国内外成立。光武国术团作为海外琼派武术团体的代表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当年的西北军“五虎上将”、第一军军长张之江,以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身份,前往南洋推广国术。在观看了旅居新加坡的琼派武术高手魏大乾、林树锦、林鸿仪等的精彩表演后,张之江赞赏有加。鉴于当时琼派武术尚未建立国术团体,张之江感慨地说道:“琼派武术声名显赫,惜在新加坡未见设馆授徒,实为憾事!”

  受张之江的点拨和鼓励,旅居新加坡的琼派武术高手们决定组建国术团体,报名参加者十分踊跃。

  对于国术团体命名,大家经过多次讨论,最后一致确定为“光武国术团”。“光武”之名基于两点:一是日寇侵华,失地日增,南洋各地华侨开展各项救国工作,志在“光复失地,我武惟扬”;二是中国的汉文化源远流长,“光武中兴,复兴汉室”乃是正统文化。

  万宁中学退休体育教师莫宁生从小练就少林洪拳佛掌,熟知当地武林掌故。他说,万宁龙滚镇曾有大批人到新加坡等地,其中不少人有习武经历。像万宁龙滚镇人那样,大批海南人因为各种原因在不同时期前往南洋。据史载,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后,新加坡的海南籍人口由1931年不足2万人猛增至5.2万余人。

  不断增多的包括海南人在内的华人华侨,客观上需要有一条特殊纽带为力量凝聚起来。“光武国术团”成立后,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但积蓄和壮大了实力,而且激发了旅居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保存和发扬了琼派武术的精华,“海南拳”迅速在各武术流派中崛起。

  新加坡光武国术团主席林鸿龙说,光武的历史和精神,是海南族群的写照,无论是创团初期的艰辛,战争年代的暂时停办,还是时代变迁的影响,光武都不断调整自己,紧跟时代的发展。他表示,光武不仅仅专注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传播,也积极参与传统民间活动项目和社会公益。

  东南亚 海南狮分

  为文狮与武狮

  海南狮是琼派武术的组成部分,不仅流行于海南本土,还传承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

  新加坡的吴承澐先生在《海南狮》、《海南狮的来历》等文章中指出:大头大面的海南狮,狮头一般比南狮、北狮要重得多,从技术和表演形象而言,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表演动作细腻诙谐,有搔痒、打滚等嬉戏动作,刻划出温驯可爱的神态。招牌节目《双狮会》,把雌雄双狮之间相依相偎的情态演绎得活灵活现;《母狮带仔》则表现小狮子的活泼,模仿大狮子的生活动作。武狮有跳跃、跌扑和腾转等动作,勇猛、矫健,并有单刀破狮、双刀破狮、关刀破狮、棍棒破狮、板凳破狮、盾牌破狮等惊险的武打招式。此外,在颜色上,文狮有白黄红三色,尤以白狮为主,武狮则分青黑两种。

  独具特色的“海南狮”,曾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1966年,新加坡国庆大典中,光武国术团以“海南狮”表演,获得新加坡政府嘉奖;1978年,美国舰队访问新加坡时,光武国术团也曾以“海南狮”参与表演,为友好交往活跃气氛。

  “包括‘海南狮’在内的琼派武术,在东南亚传播甚广。”李秀建议,“如果以‘琼派武术在南洋’为题材拍摄一部纪录片,那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