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孙家栋、欧阳自远、叶培建三位院士在嫦娥三号发射前夕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五问嫦娥三号无人登月

人民网记者  余建斌  吴月辉

2013年12月02日08: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 深空首步为何选月球?

——通过到月球掌握深空探测等基础技术

记者:月球是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是因为工程技术上容易实现吗?

孙家栋: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2007年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2010年嫦娥二号卫星又成功探月,做到了经费少、周期短、质量好。我们制定了国家发展深空探测比较符合实际的方案,方案的思想是一步一步离开地球。离地球最近的空间支点是月球,我们有了探测月球的经验以后,才好逐步地离开地球。月球离地球40万公里左右,比较便于测试通讯等各种深空探测技术。同时,卫星上天围绕地球转,当你离开地球往深空发展,地球、卫星、月球,三者的运动关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可以通过到月球来掌握基础技术再发展。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航天技术专家就开始探讨探月,同时科学家也在考虑第一步到月球做什么。科学探测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结合航天工程水平,还要能够向前“跨一步”,在当时经济和科学技术条件下,月球探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深空探测计划。

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也就是嫦娥工程共分为三期。一期工程为“绕”,已经由嫦娥一号实现。二期工程为“落”。嫦娥二号是先导星,嫦娥三号是关键任务,后面还有嫦娥四号,就是要实现月球软着陆。三期工程为“回”。要完成上升舱、返回舱、着陆探测器的研制,验证月面起飞、返回和再入等关键技术。

欧阳自远:绕月探测的第一步科学目标就是整体、全面、综合地了解月球。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当时提出了嫦娥一号的4个科学目标:探测月面地形地貌,探测月球表面的元素和矿物成分,探测月壤特性,以及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完全实现了既定目标。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但嫦娥一号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好,就不需要备份星了,最后嫦娥二号做了嫦娥三号的先导星,也就是去打先锋,将嫦娥三号的技术难题和大部分落月路线去试验一遍,看看能不能做到。

嫦娥一号的最终归宿是撞到月球上。嫦娥二号完成任务后,由于燃料剩余、状态良好,又给它派了一个新任务,飞到离地球150万公里以外的拉格朗日L2点去探测太阳。飞离拉格朗日L2点后,又飞越并探测了图塔蒂斯小行星,开创了我国探测小行星的先河。

记者:嫦娥一号当时第一次奔向月球,风险是不是也很高?

孙家栋:第一次去月球,风险的确很大。奔向月球并绕月探测,要求轨道设计和计算合理,否则要么和月球擦肩而过,要么就是和月球撞一起。嫦娥一号卫星去月球,好比骑马打兔子,马跑兔子也跑,骑马的你还得打枪,难度不可谓不大。当时争论得很厉害,用大火箭还是小火箭?选的卫星平台是不是太大了,会不会造成大马拉小车……最后结果来看,嫦娥一号选了非常合理的技术路线,并实现了4项科学目标。

叶培建: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不一样。航天器绕着地球转,大部分在近地轨道,最远也就七八万公里。月球距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我们当时最初具有的最大天线才12米,理论上测不了多远,因此我们就要把卫星上自带天线的能力做到极致。前两次探月,最紧张的时刻是近月时段,嫦娥卫星要近月制动。这时候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只有唯一的时刻。如果这个时刻没有被月球捕获成为月球的“卫星”,就要过很多天再回来,那时候卫星状态什么样心里没底。

航天事业高风险,那么庞大的队伍搞科研,总会有些问题不知道,或者没有人告诉你。所以对任何可疑的事情都不能放过。欧阳自远院士说过一句话,科学家做研究,100次失败99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是成功,而航天人搞航天,100次成功99次,只要有一次失败就是失败。

5 人类为什么要探月?

——月球有丰富能源资源,探月能带动大量的技术突破和进步

记者:在科学意义上,人类为什么去月球?

欧阳自远:在技术发展层面,人类探月活动特别是美国阿波罗计划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带动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计算机、通讯、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又掀起人类重返月球的高潮,仍然是因为月球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值得去探索。

月球有丰富的能源,这个是全球共识。比如太阳能,月球上的白天接近半个月,月球表面是真空,没有任何遮挡,可以无限制地铺设各种太阳能电池板,如果月球上的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以后输送到地球,将是巨大的能源。另外一种能源是氦3,石油、煤、天然气等终究要耗光,月球上氦3的资源量据初步估算超过100多万吨,如果利用,至少可以解决全人类能源的需求一万年以上。月球的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另外,月球上的环境虽然极其恶劣,但是这些极端环境正适合生物制品和新材料的生产。

探测月球上的水,也是很时髦的一件事情。虽然月球白天太阳一出来100多摄氏度,根本不可能有水,但有一些地方永远照不着太阳,这些永久阴影区里可能含有水,国际上探月活动通过撞月最后确证月球上存在水、冰。

我觉得,中国应该离开地球去探测别的天体,这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能够带动大量的技术突破和进步,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航天人才队伍。嫦娥工程是中国人脱离地球引力离开地球摇篮的第一步,月球是前往深空的第一个门槛。

孙家栋:航天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航天是一片沃土,只要一颗种子进入,会很好的茁壮成长。这背后是集体的力量。

航天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航天梦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集成尖端技术,为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我现在关心的是,天上取得的成果怎么“落地”,也就是怎么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更好的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我们的航天成果非常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发射了16颗卫星,已开始服务亚太地区,到2020年一共要发射30余颗北斗卫星。这么大的投资,除了安全需要,还应该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在于,让人类不仅看到今天,还要看到明天。将来的问题,我们不能到了将来才去解决。

《 人民日报 》( 2013年12月02日 20 版)

上一页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