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北京碳排放权市场将正式开市。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资环处获悉,截至25日下午6时,490家企业单位中,开立碳排放交易配额账户的已经过半。
围绕着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还有不少疑问亟待解答。北京每年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总量是多少?为什么碳排放权交易目前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参与企业能够从碳排放权交易中获益几何?记者就此采访业内专家、参与企业。
490家企业碳排放量占全市四成
市发改委表示,作为国家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北京目前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的各项筹备工作,此次涉及的主要是年排放量一万吨以上、在北京辖区源于固定设施排放的单位,包括企业和其他单位。完成核算和核查的共有490家。这些企业(单位)可以进行碳交易,它们的排放量约占北京排放总量的40%左右。
“碳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企事业单位节能减排。用市场手段来促进企事业单位节能和减少碳排放,需要两个必要条件:额度和价格。”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对记者说,碳排放权交易的价格将完全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
“一吨二氧化碳有了价钱,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的信号,将引导企业更好地节能。”何建坤表示,企业利用各种节能手段和投入,减少了碳排放,有了富余的额度,就可以上市交易,获取利润。“这是给企业的节能改造提供动力,让企业了解到,节能改造并不是白白投入。”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徐华清的认同。他对记者说,碳市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发现碳价格。“碳是一种资源,是有价的。从未来看,可能成为稀缺资源。”徐华清表示,在碳有价的前提下,政府和企业得以通过市场实现控总量、降低减排成本的效果。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