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同心同行:执着奋进忘流年

——记民盟吉林四平市委主委、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于鹏翔

2013年11月27日08: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能成全别人,鹏翔肯定会不遗余力”

于鹏翔常说:不管是党外干部还是党内干部都是党的干部。要真真正正地把自己当作党的人,党的干部。

每年他都会组织参政议政辅导讲座、市情通报会、参政议政研讨会、提案撰写人与提案承办单位对接会等。他带领民盟围绕中心工作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写出不少高质量的提案。在2009、2010年度全省民盟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评比中,民盟四平市委连续两次获得各市级盟组织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还被民盟中央连续两年评为“全国先进市级组织”。

每年新盟员培训,他会亲自讲课;他创新制定发展盟员“三高”化、参政议政主题化、组织学习长效化、关心盟员亲情化的工作模式。老盟员王松龄住院时他去护理,去世时帮助料理后事;非典、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他都第一时间组织盟员捐款义演;盟里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于鹏翔是个孤儿,他常说,我是农村贫困家庭的苦孩子,是共产党供我读完了大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2012年春节前,在北京化疗后老两口准备坐火车返回。“打车去车站吧,能报销的。”老伴劝他。“算了吧,打车50多,坐地铁才2块,能省点就省点吧。”结果在车站排了半天队,没买到直达车票。两人只得先买到沈阳的票再倒车。看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爱人说:“老于啊,和学校说说要辆车吧!”“还是坐火车吧,可以少花钱。” 

于鹏翔生病后,为凑医药费,家里把儿子的婚房卖掉了,爱人又从娘家借了29万元。市领导来看他,“老于,有啥困难,就跟组织上讲。”“不能提困难这个茬!一句话也不准说。”于鹏翔给妻子下了“封口令”。

于鹏翔对自己很“抠门”,常是一条牛仔裤,一双布鞋。但他大方起来也真大方——拿出家里积蓄做学问;掏钱犒劳同事;默默资助很多贫困学生;两卡车文物,价值几千万,全部捐给学校;工作后第一个月工资45块钱,却花了29块钱给岳母买了只烧鸡;一直照顾着他的一位大学老师。一次,爱人买回一个藤椅。他转身就把藤椅给老爷子送去了:我老师还没有呢,我怎么能用呢?后来,老爷子去世,身患重病的于鹏翔又一手操持了葬礼。

“如果能成全别人,鹏翔肯定会不遗余力。”爱人陆玉文说,“不知道他都帮过别人什么忙,他走后,总有老师学生打电话,或者上家来,说‘于老师对我恩重如山’。”(记者 孟海鹰)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7日 20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