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花王”杨铁顺的故事

2013年11月27日09:1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花王”杨铁顺的故事

血本无归。有人嘲讽他在北方养花种花,等于做虚无飘渺的花梦。

“但我总结教训后得出结论:地域不是关键,根本的是要选好花期和改进养育设备。”铁顺从失败中找出原因,那张憨厚的脸上多了一份刚毅。第二年,他依旧看好杜鹃,并且着手改进暖棚设备,结果临近春节,一千株杜鹃,争芳斗艳,卖了个精光!

“10万元就这么轻松赚了回来!”铁顺不曾想自己的“人生目标”竟如此快地实现了。

心花怒放。铁顺的脸上恢复了憨厚的笑容。这回他认认真真地重新定下新的人生目标:终身与花为伍,让一生的事业像花一样绚丽光彩。

这一年春节刚过,铁顺购了一辆双排座货客两用车,正月初六就从天津出发,一路南下,到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向那里的花农学习经营花苗、花圃的经验,并将何处有好花的信息一一记在小本上。此程让铁顺不仅大开眼界,且更加迷恋上了花卉。

“3·12”是各地的植树节,天津也不例外。铁顺看准时机,牛拉车运,接连进货。这一年津门植树节轰轰烈烈,铁顺源源不断供应的树苗让津门大地的植树节搞得热火朝天。紧接着,铁顺又听说市里为了美化城市,要在五月里搞“月季花节”,于是他马不停蹄,提前进苗、备足货源,又精心育养……正当市里的“月季花节”如火如荼地开展却又找不到月季花时,铁顺说:“我这儿有,你们要多少我有多少!”于是乎,他的苗圃前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花王铁顺”的名儿就此在津门传开。那张憨厚的脸上泛出了涂金的光。

花卉王国有安祖,我古老中国乃花卉之乡,当仁不让,我们也应该有个响当当的花卉企业名字。起什么名呢?就叫“大顺”吧!铁顺解释:大,就是越做越大;顺,一个中国平民百姓的梦想,顺顺当当。

其实“大顺”还是铁顺的乳名。当铁顺举起“大顺”的旗帜驰骋花卉业后,它又成了中国花卉人向世界花卉业进军的一片绚丽多彩的东方梦想。

铁顺扛着“大顺”的旗帜,依旧一脸憨厚。这是1999年春天的事。往日的垃圾山已经变成了京津闻名的花卉基地,那儿再也闻不到一缕臭气,一年四季鲜花飘香;那儿再也没有了蚊蝇飞舞,只有蜜蜂蝴蝶往来穿梭。此时的铁顺,大有“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之势,在国内花卉业独占鳌头。尤其是几年之后,他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花卉产品交易会上推出的“宝莲灯”花卉,以其观感、色泽、花期、品种等多样指标一举夺得“花冠”而名扬九州,并且打破了中国不能培育名贵花卉和北方地区不宜养植宜居名花的禁区,让爱花养花的国人好不扬眉吐气!

2004年,铁顺第一次以中国花卉界人士的身份应邀到荷兰参加国际花卉销售展。“我是一个农民,没有想到:当主办者将‘中国大顺’的胸牌给我别上后,现场的许多人竟然将我团团围住,后来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大顺’已经在国外有了知名度——我们已经是花卉王国荷兰的世界第一大客户。这次展会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国际花卉业的先进水平远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其次是他们的商业信息快捷发达,而我们与之差距最大的还是在种植、档次和对花的理解上……”铁顺那张憨厚的脸上第一次凝重起来。

为什么?怎么办?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只会帮外国人卖花?难道我们就会观花而不知花情花意花思?

花真有灵性、真有语言?

从花卉王国回来的很长时间里,铁顺的嘴里总在喃喃地念叨:不信我中国人就比别人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