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作为耶鲁毕业生我也奋斗过”
北青报:耶鲁大学在很多人眼里是一所培养社会精英的大学,而你从那里毕业多年后,来到北京的郊区养着一百多只狗,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你的人生选择,你怎么看?
Chris:我如果20多岁刚从耶鲁毕业,不参加工作,而是跑到另一个国家养狗,那是有些怪怪的,但我现在40多岁了,我也奋斗过,做过翻译,写过剧本,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现在做的保护流浪狗的事情在别人看来很苦,但我喜欢这个状态。
至于耶鲁,好多毕业生都在从事金融、管理等行业,看起来是另一种生活状态,他们也许也无法理解我这个专职养狗的校友。但后来他们也有人觉得我这种生活也很有趣,并探讨过如何能帮到我。
北青报:你自身生活都成问题,还负担着这么大的开销,有人可能会认为“人还活不了呢还养狗”,这样能快乐吗?
Chris:我自己对生活要求很低,但狗狗的资金确实是个大问题,我对此也很发愁、焦虑,经常和别人探讨解决方法。我所做的救助流浪狗,和普通的养宠物不是一码事,流浪狗会带来诸如传播疾病、伤害民众、影响城市治安和形象等问题,我们其实也在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北青报:你想过有一天完全没有钱来维持运行了怎么办吗?
Chris:没想过。我这里一直处在负债状态,比如我带着狗狗到宠物医院看病,那几家宠物医院的人都认识我们,每次都是记账,先欠着,等募了钱再还。这两年一直靠朋友们和志愿者们的帮助,还维持着,但确实应该认真想想怎么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