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曾被当作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当前的中文热有了质的飞跃
在印度中国研究所最近举办的一场“泰戈尔与中国”的研讨会上,记者见到了谭中先生。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他依然精神矍铄。谭中是印度著名的中文教育家,他和父亲谭云山在印度中文教育领域接力耕耘近70年,也是印度中文教育潮落潮起的见证人。
谭中向本报记者介绍,印度1947年独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曾短暂兴起小规模的中文潮,当时印度先后派了两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中文。上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虽然交流很多,但是印度学习中文的人并不多。“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之后,印度一下子兴起了中文热,因为很多人觉得应当了解中国。1964年,我到德里大学中文班教书时,有数百人申请学习中文。”谭中说,不过由于师资有限,每期也只能招收三四十人。1969年印度建立了尼赫鲁大学,随后也开设了中文系。随着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中文班或中文系的设立,印度的中文教育开始缓慢地走上了规模化的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给印度的中文教育带来了春天。谭中告诉记者,自己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尼赫鲁大学中文系任教时,中文系的条件十分简陋,学生也没有自己的教材,便找来旧的《人民日报》,根据上面的内容油印汇编教材。
随着中印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度学生到中国学习,越来越多的印度商人到中国经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印度在21世纪又掀起了一股更为蓬勃的中文热。谭中说,“当前的中文热与改革开放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两国民间的密切交流。”现在来印旅游的中国人也多,不少学中文的学生还没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而在以前,很多学中文的学生很难找工作,就只好接着读硕士、博士。
“中印两国不是一年、两年的关系,而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关系。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为中印友好培养下一代。设想一下,10年之后如果印度有10万名学生说中文,那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将会是什么样?他们将会分布在政府机关、教育行业、工商业、媒体等部门,这样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会有能说中文、了解中国的人,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会随之加深。”印度新德里贾米亚大学国际关系中心主任阮瑞山告诉本报记者。阮瑞山是谭中的学生,上世纪70年代曾在印度驻华使馆工作,后来又在印度外交部负责中国事务多年。今年7月,阮瑞山在贾米亚大学国际关系中心开设了中文课程。
苏曼·古马尔校长对记者说,蓝钟国际学校的中文课此前一直断断续续,这一次的中文课已开设了3年,截至目前效果很好。“现在开设中文课得益于印中友好的大背景,儿童是印中友好的未来,学习中国语言正是增进了解的最好途径。”
会中文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中文学生就业率为100%,在所有外语类专业排名第一
“现在学中文的学生就业率为100%,在所有外语类专业排名第一。”尼赫鲁大学中文系教授海孟德说。海孟德上世纪80年代初入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学习,而后又于80年代中期到中国留学两年。他告诉记者,自己上大学时,学中文的人不多,社会需求量很小,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随着印中两国经贸交流的增多,现在的中文系学生不仅能在平时通过翻译、导游赚取生活费,而且很多人在毕业之前就已经被公司预定,非常抢手。阿维吉特院长也向记者证实了这点。他说,需要中文专业学生的不仅仅是中国公司,还有威普罗这样的印度本土知名企业,甚至连微软等著名跨国企业也从他们学院招聘。
“我最初学波斯语,后来才转入中文专业。”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副博士伊凡快人快语。他在中国交流过一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伊凡介绍道,入学后他发现中文系十分热闹,学生课余忙着当导游、做翻译,工作机会很多。“学习中文有前途!”伊凡就这样改学了中文。不过,学中文并非易事,淘汰率也很高。据伊凡介绍,自己刚入学时班里有30名学生,到毕业时只剩14人,很多人都因为中文难学而转系。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已经让伊凡尝到了甜头,他兼职很多,不久前还给一家印度著名通信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两个月的中文培训。“相比其他外语,汉语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现在印度的大公司与中国业务很多,会说中文的话,薪水还能翻倍。我打算毕业后在从事中国研究的同时,再发挥语言特长做些中印贸易方面的工作。”伊凡满怀憧憬地说。
普尔尼马·加格院长对记者说,新德里中文学院的学员大部分是跟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印度公司员工或是到中国做生意的印度商人,也有学员是导游,想借此拓宽业务范围,接待更多的中国游客。记者还遇到了一名工程师学员,因为想去中国工作来学中文。此外,还有些印度公司主动联系学院,邀请中文老师给员工进行短期的中文培训。
“我喜欢中国,如同喜欢印度一样。中国的文化独特,很有意思。我想继续在大学学中文,到中国留学,定居生活。”蓝钟国际学校初二学生帕延莎对记者说,她的父母认为中文难学,担心她坚持不下去,曾让她选择法语或西班牙语。不过,帕延莎最终还是选择了中文,而且非常执着,“只要我全心全意地学习中文,就一定能掌握汉语。再难我也要学中文。”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