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10月21日,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两名医护人员正在重离子治疗终端的治疗室用激光为一名患者进行定位。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现有的重离子加速器上先后建成了浅层和深层治疗终端,并进行了试验治疗,立下了赫赫战功:完成了103例浅层肿瘤患者的试验治疗,患者4年存活率超过60%;完成了110例深层肿瘤患者试验治疗,成功消除了许多位于重要脏器的恶性肿瘤。
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的展厅中央,有一台重离子加速器模型,像一列车厢颜色各异的火车盘踞在复杂的回旋轨道上,重离子束就循着这样的轨道,穿梭于密闭的“车厢”间,一次次被加速。
“重离子加速有什么用?老百姓可能并不了解,但是重离子治癌却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模型旁边,还摆放着一台原理相同但小巧许多的加速器模型,科研人员介绍,这就是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模型。
据近代物理所所长肖国青透露,到2014年,位于兰州和武威的两个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就能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在相关资质获得批准后,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重离子肿瘤治疗设备就能投入运行。
重离子治癌如利剑出鞘,更锋利更准
可以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很小
“我们是继美、日、德之后第四个自主拥有重离子治癌技术,并把这项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国家。”肖国青说,作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重离子加速器服务前沿基础研究。随着这个科学研究过程的深入和完善,一项新的技术——重离子治癌,就像生长在日益繁茂的大树上的苹果,瓜熟蒂落,应运而生。
被称作当今放射治疗中最先进的治疗手段,重离子治癌优越在哪里?
如果把加速后的重离子束比成一把剑,那么它最大的优势是“利”。传统放疗使用的射线在穿过物质时辐射强度迅速衰减,但重离子束在穿越正常组织时剂量沉积很小,剂量主要沉积在其射程末端,即 “布拉格峰”——尖锐的“剑刃”,并且表现出很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剑”更锋利,可以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很小。
重离子束的另一个优势是“准”,重离子束的侧向散射小,可以很好控制其照射方向,进行精确的适形照射,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和重要器官免受伤害。
“重离子治疗极大地减少了传统放疗带来的副作用、并发症和后遗症,这项新的治癌技术对边界清晰、没有扩散的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技术人员说。
2006年11月,近物所的重离子治疗装置迎来了第一个病例,对癌症患者皮下深度约为1.5厘米的肿瘤进行了试验治疗,10天的疗程后肿瘤已缩小近一半。
“这项技术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老百姓眼里,近物所从一个单纯从事基础科研的单位变得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近代物理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处长蔡晓红说,目前这个覆盖多学科领域的治疗团队由所长挂帅,全所近1/3的员工不同程度参与了该项目。
何时能够用于临床治疗仍是未知数
这类复杂大型的科学装置的检测认证过程会非常漫长,投入使用时间不好估算
作为近物所成果转化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蔡晓红有不小的忧虑。最难的不是技术研发,而是重离子治疗装置所必须经过的审核、检测和注册认证。
蔡晓红解释,兰州和武威两个重离子肿瘤治疗中心需要的小型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科研团队有足够的信心明年完成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国家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监管非常严格,目前尚不允许给类似重离子治癌的科学研究装置颁发治疗许可,只能当研究装置发展成为医疗器械后才能颁发治疗许可。但重离子治疗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投资额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第三类医疗器械,国际上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我国也缺乏相应的科学有效的制度和规范。这样一来,这类复杂大型的科学装置的检测认证过程会非常漫长,投入使用所需的时间难以估算。
蔡晓红认为,希望国家给予重离子治癌这类高新的自主研发技术在政策上更大的宽容度和支持力度。“国外许多医疗机构已经证实了重离子治癌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并且我们已经具备了全套技术,积累了一些临床试验病例,希望能尽快进入临床应用,有效缩短产品注册周期。”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