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更让蔡晓红有紧迫感的是,第一台西门子重离子治疗装置正在上海复旦大学医院调试,研发重离子治疗装置的国外公司也正积极与多家国内医院和企业洽谈。
“重离子治癌医疗装置,是不是会像CT和核磁共振等医疗器械一样,被国外生产商占领市场?”蔡晓红担心,如果那样,进口设备价格会高出国产设备几倍,而且维护和服务价格也会很昂贵。“重离子治癌,我们目前与发达国家同处比肩的技术水平,如果产品注册顺利,抓住了发展时机,就不会将市场拱手让人。”
“这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的薄弱环节。”科研人员反映,如今前端的基础研究与后期的产业已能够有对口渠道得到经费和政策的支持,但是中间环节,也就是小试、中试等环节还缺乏得力的支持,成果转化链条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环。“在日本和德国,第一台重离子治癌装置和第一个重离子治疗中心基本都由国家埋单,科技成果转化初期一般是政府主导。”
“好在国家比任何时候都重视自主创新,也听到了我们的呼声,给予了一些支持,相信政策会更加完善,前景会更光明。”蔡晓红说。
产业化成果反哺科研,科学家、技术员各司其职
产业化十分重要,基础研究是根本,要让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各有广阔发展天地
虽然困难重重,但近物所促进成果转化的脚步在加速。2011年专门成立了产业化处后,近物所积极地在适宜产业化的高新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布局。
此外,重离子加速器的相关研究还有许多成果得到了应用。利用重离子束开展了春小麦、甜高粱、棉花、瓜果、中药材、蓖麻等多种作物的辐射诱变工作,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系,其中不少新品种已经不同程度进行了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纳米材料、新功能材料及航天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研发的电子加速器、真空冻干、环保用高压静电除尘和原油多项分析等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
“其实在基础研究过程中,一项很细微的技术产业化后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市场价值。”肖国青介绍说,早期近物所的科研人员利用真空冻干技术来保存制作藏药,现在发展成为了上市公司。
目前近物所已建有研究成果与产业对接的良好平台。以前科研人员想做企业家要“下海”,脱离研究所,但是现在,近物所拥有了自己的控股公司泰基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重离子加速器主要部件制造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也承接国外一些加速器设备的制造,仅兰州和武威重离子治癌装置的订单超过10亿元。
“产业化成果可以反哺科研。”同时,肖国青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立足之本仍然是面向学科前沿进行基础研究。
“虽然产业化十分重要,但是基础研究是根本,我们要让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各有广阔发展天地”。蔡晓红认为,最重要的是让科学家与技术推广人员各司其职,比如在重离子辐照育种方面,有专门研究植物动物细胞损伤机理的科学家,也有在不同地区推广新品种的技术人员和产业人员。
“给科学家一个宽松稳定的环境,心无旁骛地探索未知的边界,产业化、市场发展交给专门人才去操心。”蔡晓红说。(记者 赵展慧)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5日 20 版)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