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退休归田园 市长当农民

2013年11月24日08:37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退休归田园 市长当农民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没文化的农村没前途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一位负责干部走进西湖李家时,对着乌岗山满山鹭鸟不由赞叹。李豆罗道出自己的思路:“华西村搞的是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西湖李家搞的是山水化、田园化、农耕文化。这里的水,舀起来就能喝,我这些鸟,钱再多买不来。”

李豆罗喜欢简单自在,喜欢天人合一的农耕文化。他也不认为时代发展的洪流会将传统的乡村吞噬,不过,他坚持认为,有生命力的村庄必须是有文化、有独特外在及内涵的村庄,“没文化的农村没有前途”。

虽然西湖李家是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可不经挖掘与提升,也“泯然众人矣”——时空坐标下西湖李家何去何从,这个乌岗山麓、青岚湖畔的村庄山水相济、田园秀美,李豆罗成竹在胸,以惯用排比对仗句式的“李氏顺口溜”一气呵成:“我们西湖李家繁衍生息六个世纪,今有上下三村大小四姓,共500户人家2000多人口,3000多亩土地。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传承华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纵墨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

游客来西湖李家看什么?李豆罗手舞足蹈比划:“一看古村神韵,二看田园风光;三看乌岗积翠,四看青岚荡漾;五看沙滩泳场,六看农博馆堂;七看农夫模样,八看翰墨飘香;九看新村气象。”

如今的西湖李家是一个翰墨飘香的地方,爱好书法的李豆罗一大乐事便是以文会友。他还建设了农村罕有的文化馆“农夫草堂”,收藏了不少书画作品。目前西湖李家最大的景点是农博馆,门票定价60元;但一直只卖30元,这是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当时上海搞世博会,江西搞中博会,我们李家搞农博会。他们办大的,我们做小的。不管形式如何,大家都是传承文化。”李豆罗给记者做起导游,“方圆几百公里农具都搜集起了,件件都是衣食之源,物物都照精神文明。”

西湖李家还有完善的村谱、村图、村规、村歌、村徽,“如今许多传统习俗在逐渐消失,逢年过节,应该有农村自己的文化活动。”在李豆罗的组织下,西湖李家恢复起了农村的传统习俗,“几十年没有烧塔,中秋节我们把它烧起来了。现在我们西湖李家,清明节集体祭祖,端午节划龙船,中秋节烧圣塔,过年玩龙灯、吃年饭、唱采茶戏。每个重要节日都有活动。”

记者还看到,村里有300多个门头,每个门头上都有三字经、二十四孝图、至理名言等。转头放眼望去,附近田地已被翻了一遍,种上了油菜籽,明年开春便是遍地油菜花。“西湖李家的外观改变了,改变的还有精神文化。”李豆罗说,“田园梦不只是添砖加瓦的外表功夫,更是从外表到内涵的文化改变。”

经过几年发展,西湖李家的乡村旅游发展亦已具备吃、住、看、购等要素。李豆罗的推介词是:“鸡是山上捉,菜是园里剥,鱼是水里捞,豆腐自己做,萝卜田里扯,猪是栏里拖。”

叉腰俯瞰西湖李家,李豆罗向记者表示:“目前的发展还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行、办事全凭感情。”他坦言余生将秉持“三心”:用心,热心,潜心——用心当农民当顾问搞好新农村建设,热心传承文化做慈善,潜心研习书法。隐归乡野的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非亲朋好友的红白喜事,其他活动一律不参加。”李豆罗笑言,“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记者 李茂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