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08: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制图:潘旭涛 |
![]() |
青岛胶州秧歌大赛 |
![]() |
农村娃坐上大鼻子校车 |
![]() |
标准化农贸市场 |
“真没想到,从这学期开始,青岛中职学校全免费了,这样一来我家一年能省好几千啊。”就读于青岛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孙学礼高兴地说。
满脸笑容的还有73岁的青岛老人齐禹和,她说:“现在的农贸市场跟超市一样,能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还能查到猪肉从哪里来的,喂的什么饲料。”
支撑起这些笑容的是一个庞大的数字——583亿元。这是2013年青岛的预计财政民生投入。
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青岛正在践行着这一民生理念。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努力建设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幸福青岛美好蓝图,是体现政府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责任和作为的重要所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强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巧做“加减法”,民生支出年年增
毋庸讳言,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青岛和许多城市一样,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般而言,经济增速放缓,将会影响一系列民生指标的增长,但是青岛的民生指标并不符合这个“一般结论”。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无论困难多大、财力多紧,青岛坚持富民优先的理念不会变。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出“加减法”,确保财力惠民投入的强度不会降,让城乡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为此,青岛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2011-2013年全市财政民生共投入1479亿元。尤其是2013年全市财政民生投入预计达583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20%,占全市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61%,比2009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青岛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对行政经费支出实行只减不增“双控制”,即预算不高于上年,且不超过指标限额。青岛主动扩大财政监管范围,在“三公”经费监管的基础上,把用水、用电、用油费和会议费也纳入监管,并且对这四项经费的压缩规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国经费要在前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要在前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15%,公务接待费压缩10%。目前,青岛市已实现了行政经费连续6年零增长。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