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府职能转变根本标准是实现社会共治
做到“最大限度”,首先要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其次要通过法律来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职能关系。比如制定一部中央和地方关系法,这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律保障
记者:此次“决定”中提到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同时,“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这个“最大限度”以及“一律取消”如何才能做到?
竹立家: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宏观调控,包括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财政预算职能。地方政府则主要是执行政策,也就是“决定”中提到的“微观事务”。
做到“最大限度”,首先要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其次要通过法律来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职能关系。比如制定一部中央和地方关系法,以独立的法律作出规定,这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法律保障。
中央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地方将获得一些审批事项,而地方必须用好这些审批权,从而发挥好政府的基本职能,那就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就应该一律取消审批。
记者:在此次“决定”中,明确规定“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这样的“下放”,会不会“一放就乱”?比如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工程,跟风上马,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恶性竞争。
竹立家:的确,我们以前曾出现过“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问题。在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关系中,关键一点是政府要始终处于重要的监督地位。在权力下放过程中,要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种制度联动,制定配套的制度体系,才能将“决定”中的相关内容落到实处。
此外,此次“决定”也明确了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对政府的评价指标不能以GDP为衡量标准,这是今后改革的目标。改革就是要让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将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安全、公共设施上。
转变职能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在竹立家看来,为了真正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这一艰巨任务,实现2020年改革的战略目标,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政府职能转变事关改革全局,政府能不能在改革过程中实现有效限权、放权和分权,排除部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干扰,保持公共权力的公正性和纯洁性,是有效推进全面改革、扩大市场与社会创新性自主发展空间、真正完成现代国家治理“结构性重组”的关键环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转变职能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在改革这盘大棋局中,政府能起到让全盘皆活的关键棋子作用。(记者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