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
设“公共课”+“类别专题班”
今年7月11日,湛江市首届军转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培训班在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开班仪式,251名2009年以后转业到湛江的军转干部端坐台下,聆听刘小华给培训班讲的第一堂课。在2个多小时的讲课过程中,刘小华全面回顾了湛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明确了军转干部在湛江建设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寄语他们在湛江发展建设中再立新功。
湛江市组织部门特别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湛江师范学院的知名教授在培训点授课,并按照军转干部“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设计了钢铁石化产业、现代新兴工业、旅游服务业、城市规划管理等142个与湛江发展息息相关的专题课程,同时安排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新区等17个现场教学点,让学员集体调研考察。
针对军转干部来自不同岗位、需求有差异的特点,这次培训班借鉴高校教育的模式,开设了要求全体军转干部学习的“公共课”,又结合军转干部实际需要分别开设了经济管理、城市管理、行政管理和政法业务等4个“类别专题班”。公共课集中听课,专业业务培训与学习则分班进行。
“我以前也给转业干部上过很多次课,但像这次这样系统化、全面化的培训,还是第一次经历。”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副院长王栋说,以前一堂课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授课只能提纲挈领,转业干部们听了也很难快速消化。这次培训班,有些专题课程可以花两三天时间去讲,中间还穿插座谈会、实地调研等互动形式,“老师们可以讲透,学员们也可以学透”。
王栋还告诉笔者,考虑到军转干部与高校学生的差异,老师们在培训前都重新备了课,突出实用性,并举了很多湛江本地的实际例子。为了给政法班和行政管理班的学员讲解基层司法工作的有关内容,他曾带学员到徐闻等地现场调研,让同样是军转干部的优秀基层法官现身说法。
成果丰硕
学员合作写17篇专题报告
切合实际的课程设置与深入广泛的实地调研,让251名军转干部受益匪浅。据统计,2个月的培训期内,学员们不仅每个人都提交了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还合作撰写了17篇专题报告,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陈卫明告诉笔者,经过培训,他不仅对工业节能降耗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对国家和省市近期的相关政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通过走访调研,我发现企业在如何应用国家的节能政策方面,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这也是我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海军干了26年、现任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的丁新双说,这次培训班不仅有老师讲课,还请了很多部门领导来做讲座,让他很有收获。“海洋与渔业局有很多工作需要和这些部门合作,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流程,我们今后可以对接得更好”。
让军转干部们尤其感到高兴的是,这次培训重新点燃了他们的激情。郭农华表示,“五年崛起看湛江”的美好前景,犹如给他和战友们吹响了冲锋号,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再立新功的信心和力量。“不能有功成身退的思想、不能有职降志减的思想、不能有自我边缘的思想。”
培训中,军转干部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有些学员中午不回家待在培训点,就是为了把上午学习的内容理解清楚。“不少学员建议,以后的培训班,还可以继续增加实地调研的比重,让军转干部能更快融入地方工作、完成角色转换。”王栋说。(记者 袁丁 崔财鑫 通讯员 汪良波)
![]() |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